分享
-
西方的道家 荣格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文艺复兴晚期和启蒙时代早期,西方一流思想家莱布尼茨、伏尔泰等人对东方文明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极高的礼赞。而在启蒙后期,特别是理性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后,中国形象逐渐被赋予负面价值,无论是黑格尔、斯宾格勒、马克思还是韦伯,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无非是幼稚、早熟,落后和没有希望。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心态使西方从根本上疏离了东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既使西方人心灵重挫,也是…
-
一到凌晨四五点就醒来,再也睡不着?多半离不开这些原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已经是很古老的一种生活作息了,然而现代人的健康作息时间应该是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睡满八小时,也就是在早上七点之前起床就可以了。不过现在很多人睡到半夜四五点的时候,就会醒过来,再想入睡就变得非常困难了,然后一直睁着眼睛等天亮。 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起床工作了,比如说一些早餐店的工作人员,又或者是马路上的清洁人员等。但是对于大多数而言,这正是做好梦的时候…
-
你听过一个柿子十副药吗?柿子的4个好处,吃过的人才知道
柿子这个时候应该是下市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有柿子,而且柿子也可以做成柿饼,一到冬天的时候柿饼就大量的上市了。民间一直有一个柿子十副药的说法,从字面可以看出来柿子十非常好,柿子吃进去会有好处,那么柿子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民间常说一个柿子十副药? 1、可以润肺秋天是比较干燥的季节,在我们这个地方经常会感觉到口干舌燥,一不小心嘴巴都干裂流血了,所以这个季节肺部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那么我们在秋季…
-
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到底什么含义?
有人问,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笔者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些俗语往往包含民间智慧,其中不乏生活经历和养生经验的总结,所谓高手在民间,下面由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 不色者肾绝 “不色者肾绝”,意思是如果男人不好色了,说明人的肾不行了,中医称之为“肾虚”。在中医中,肾虚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功能单位,并不是西医所对应的那个叫“肾”的脏器。 中医所说的肾…
-
中国道教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1月7日下午,中国道教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孟至岭副院长、王书献副院长以及全体师生参加会议,办公室负责人代成军主持会议。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
传统道教秘传养生功—揉脐养生功
传统道教秘传养生功—揉脐养生功 《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有一说,肚脐为玄牝之门。 肚脐连接着先天未知的一切,随出生才断了此联系。所以道教修行中有很多脉都是在探究和恢复那神秘的联系。“胎在母腹,脐连于胞,胎息随母。胎出母腹,脐带既剪,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干自落,如瓜脱蒂。故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
-
人死之后,还有机会“复活”吗?
古今中外,“永生”是人类追求的究极理想之一。古时的西方人相信,亡灵会在隆冬开始的第一天(也就是万圣节这天)回到人世,寻找合适的身体“重生”;而古代中国的达官贵人则一边修仙练道,渴求长生不老,一边想方设法在死后保护自己的尸身,让肉体永存不灭,好让复活的灵魂有归处。 古人坚信,保存好尸体是复活的基本保障。但,尸体岂是你想存,想存就能存? 保存尸体有多“南”?今天的法医学对尸体情况有明确的分类。通常会根…
-
同样是做科普,中美两国有何异同?| 贾鹤鹏
9月14日~20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又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前不久,我撰写了“解码科学传播”系列专栏文章的第一篇《中国科学传播做对了什么》。文中简单提了下中美科学传播的主要区分。现在借着观察全国科普日的活动,我将对两种科学传播体系进行对比,详细讲讲两者间的区别。 实际上,我对中美之间科学传播体系差异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到美国启动系统的科学传播学术训练与研究时,怀着一种膜拜的心情,但随…
-
睡前多做四件事,沾床就睡身体好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一句话道出了睡眠的重要性。一晚好的睡眠不光取决于你睡了多久,把握好睡前的一小时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梳梳头我国古代养生学家一直倡导“发宜常梳”。相传,北宋文豪苏东坡一度脱发严重,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睡前坚持梳头,不久即愈,并留下诗句“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清宫《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日命总管太监李莲英,轮流用象牙梳和木梳为她梳头,这使她年过七…
-
修真——汉语词典释义
修真[ xiū zhēn ]道教谓学道修行为修真。唐玄宗《送道士薛季昌还山》诗:“洞府修真客,衡阳 念旧居。”明 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人物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