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不要妄想自己成仙!

你愿意守护这条成仙路吗?你愿意传承这样的精神吗?你愿意修道吗?
道教信仰中,有个奇怪现象,所崇拜的神仙和祖师爷中,很多都是华夏先祖、智慧贤人、民族英雄、武将文官,他们之中真正具有道士身份的只有极少数,在生前,他们不具有明确的道教身份或者他们压根就不知道道教是什么,他们却成了道教的神灵被供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说道教是个修仙的宗教,那么,不是应该具有道士身份的人具有更高的成仙几率吗?其中究竟哪里出现了理解偏差呢?更有人以此攻击道教,说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道教把民间信仰都拉拢到自己宗教里面来,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拉拢圣贤为自己贴金而已。
或许有的道士想争辩,说什么神与仙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修仙不是成神,但是对于世人来说,神仙又有什么区别的,如同孔乙己一样,向世人解释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吗?
现在有的道士进入道教,就是想修仙成大道、或者逃避人世间的烦恼得清静、或者枯坐辟谷炼丹修仙,甚至刚刚进入道门,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鼻孔朝天,口口声声“吃祖师爷的饭”,把自己当做神仙,高人一等、故作清高、心安理得的接受供养,甚至看不起在家人,觉得自己在修道,俗人还在红尘中不悟道,一副悲天悯人、我独清高的姿势,就这样还妄想成仙?
什么“居士善信不得言道士是非”,只不过是被利用的一块砖,哪里有用哪里搬而已;兴扬在这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不当讲也要讲:“很多道士理解错了修道的本义,不要妄想自己成仙!”
什么辟谷修仙,不可信那些话,死守蒲团,闭喉咬齿假装道相,就是自误前程。若是都学如此,所谓常应常静,能应个什么啊?大悲大愿,慈悲个什么啊?为度众生,又能度得了什么?
这就是一群守尸鬼罢了,想自己超脱,不管他人超脱与否,实际上是自私自利;哪怕对于自己的超脱,枯坐上三五十年,生生死死过去后,怎么可能出世度人呢?
祖师爷留下道教的门户,有山医命卜相玄门五术帮助众生,有科仪、服饰、道场等等显示威仪,帮助众生、显示威仪的同时,目的是传承道家思想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道教的演绎,将神仙祖师的事迹或者神威宣扬出去,告诉世人成仙的方式,道士的职责不是自己成仙,而是为世人守护成仙之路!
道教通过宗教的形式,让世人看到,不是凡人不成仙,乃是凡人心不坚!

历史上,黄帝、炎帝、尧舜禹、老子、张良、管仲、关羽、岳飞、吕洞宾、韩湘子、妈祖等等,他们通过大功德、大智慧、大毅力、大慈悲成为了神仙,开创道教的祖师不是宣扬自己的功劳、不是宣扬自己的神创造了万物,而是通过经典,让世人明悟,你看,那么多祖师多都成仙了,其他人也可以啊!
什么是祖师宝诰? 祖师宝诰里,不是宣扬自己多么正确、不信我者下地狱,而是向世人展示修道成仙的过程,比如太清宝诰: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 帝者师 王者师 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 地之道 人之道 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 包万亿重之梵炁 化行今古 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阴阳 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
我们通过太清宝诰,知晓老子也就是太清道德天尊成仙的原因与方式,他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历朝历代,皇帝、王者、众生以他为师,传承了道德经五千言,让世人开启了智慧,这就是老君爷的的成仙之路啊!
道士的讽经演教,就是把类似这样的修行方式传承下去,把真正的探寻大道的方式让世人知晓,而不是迷信、盲从或者偏激,不是永远屈从于神威,而是有足够的谦恭,跪下去朝拜先贤祖师,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而不亡者寿,亡而有灵者谓之仙,当祖师爷已经超脱尘世,他们的功德、智慧、精神与慈悲却依托道教留存下来,向世人宣说道义,这就是道教的根本责任。
黄帝、炎帝、尧舜禹、老子、张良、管仲、关羽、岳飞、吕洞宾、韩湘子、妈祖等等还有更多的神灵都不是道士,之所以供奉他们在神坛之上,是因为大道不为宗教所局限,道士通过这样的方式,守护信仰、守护世人的成仙之路。
道教历史上不断有凡人封神,以后还会有人以功德、智慧、慈悲、无畏而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修仙在凡尘,道士宣教,我们宣扬这种理念,让世人接受这种价值观,能够封神成仙。
上文说的道士妄想成仙或者已经把自己当做神仙,很多都是妄想,我们传递的是祖师爷的精髓,而不是高人一等;世人之所以崇敬道士,不是因为我们做的有多好,而是历史上道教祖师、先贤做的足够好,给我们足够的威仪和分量去宣说大道。
吃祖师爷的饭,但是我们不能光知道吃饭,更应该守护这条成仙之路,所谓法术、神通、占卜,只是宣教手段,而不是成仙方式。
我们唯有认清楚自己的身份,才能更潜心弘道,而不是妄自尊大,不要觉得当了道士高人一等,信众尊重道士是尊重,我们不能不尊重他们;我们只是他们的守护者,替众生守护成仙路!
我们就是祖师爷的门生,我们就是成仙路上的修道者,当这条道路残缺或者走入歧途的时候,我们把这条道路修好,就是修道,躬行、谦恭、无畏、慈悲才应该是我们的态度。
不信道教,一样可以成仙:道教认为,哪怕你不信道教,只要你坚守正义、追寻真理、与人为善,冥冥中的祖师爷一样在守护不信道教的你;哪怕你不是道士,只要你能诠释大道、演绎真理,都一样被奉为道教的神仙,而我们,替你守护这条成仙之路,我们修道,我们修补成仙之道,你成仙!
或许有一天,真在道观会出现这样的宝诰:

承天奉命,核子演教。甲子降世,显化怀宁。乱世避祸,盛世承平。法立太院,德彰寰宇。求真于先圣贤,访道于三九天。开两弹之功勋,教混沌之柄源。立言国之上院,证道戈壁荒滩。窥大道之机缘,掌阴阳之威权。携两弹之威名,定九州于中原。佑我中华,永享太平。伟哉!教演阴阳仙师稼先邓大真人。
邓稼先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是无神论者,但是不妨碍道教尊崇他为国为民、甘心奉献的精神,不妨碍道教徒传承他的理念,不妨碍道教徒尊崇他的道德!
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道教才守护了正道,才传承了真正属于我们的精神,守护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信仰,告诉世人,这样做是对的,哪怕时代变迁,也永远无法磨灭这份精神的可贵!
你愿意传承这样的精神吗?你愿意修道吗?躬身修补、守护这条让世人成仙的大道吗?

本文作者:全真道士梁兴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琅环福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915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6月7日 19:54
下一篇 2019年6月9日 12:57

相关推荐

  • [E0001]正统道藏

    《正统道藏》是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部;《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

    资源 2015年5月10日
    07040
  • 全真道文化丛书

    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了一套全真道文化丛书,包含4册:《王重阳集》、《丘处机集》、《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集 》、《 马钰集 》

    资源 2016年7月13日
    06380
  • 日常养生:失眠按摩小妙招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引起。长期吃西药容易依赖性,中医经络按摩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失眠问题。 治疗原则:调节心肾,平衡五脏,增补气血。 按摩要领:按经络归属取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心经上的神门穴,肝脾肾三经结合点“三阴交穴”三穴每天按揉5-10分钟,起到安神定志,缓解焦虑,帮助缓解或治疗失眠多梦。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如是心…

    资源 2020年11月6日
    04450
  • Tai Chi and Wangchuan granted UNESCO status

    Two new entries from China, Taijiquan and the Wangchuan ceremony, were added to UNESC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n Thursday. Taijiquan, also known as tai chi, is a traditional physica…

    资源 2022年9月23日
    05680
  • 关于《道藏》的内容组成和它的由来

    道家之学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杂而多端 (见文献通考卷225),这从现行的《道藏》的内容组成,即《道藏》所收的书籍种类可见其梗概。明《正统道藏》中包含有三洞四辅等道家典籍共 1,476种,5,485卷(这个卷数是旧说相传如此,现存《道藏》已多残缺,实际不满五千卷),其中包括有关道教的经戒、科仪、符图、炼养等类的书籍,也包括有道家哲学及有关的儒、墨、名、法、阴阳、兵、医、杂等诸家的书籍,它的数量庞大,可…

    资源 2022年10月10日
    06370
  • [E0025]耕余剩技

    《耕余剩技》最早是明天启元年(1621)刊行。此书是在明王朝军事力量不断削弱,鞑靼族开始从东北入侵,明军不断失利,边防日益不稳的形势下,程宗猷忧国忧民,为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扬军威,发奋编著的。全书共分4部分,即《少林棍法阐宗》3卷、《长枪法选》1卷、《蹶张心法》1卷、《单刀法选》1卷。其中《少林棍法阐宗》刊行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于天启元年又著成《蹶张心法》、《单刀法选》、《长枪法选》3…

    资源 2019年11月26日
    07530
  • 《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虽然在社会学的指向和功用上有所差异,前者讲的是问道,后者讲的是问学。然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把心的属性作为向学问道的首要前提。他们都是阐述形而上的心的本体属性的学说,而绝非在研究心的构造。故而自然会引起人们把《心说》与“心学”放在一起从思想内涵上进行研读和比较。这里我们依稀发现,在期期可无言传之中仿佛存在着某种嬗递与联系。而这种联系,竟然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

    资源 2019年10月26日
    07800
  • 道门网开启中文搜索

    【道门网开启中文搜索】道门网之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支持中文搜索,英文词汇中间有空格分割,中文字与字之间无分割,因此中文搜索是比较复杂的,从昨晚开始折腾,到现在,失败了几十次,最后终于搞定,道门网可以搜索内容了。下一步研究简繁搜索和拼音搜索,即通过拼音可以搜出对应的汉字。代码小白,不容易啊。

    武学资源 2019年7月27日
    07370
  • 八年抗战,我国的道教在干什么?真是颠覆了人们对道士的看法

    说起道士,可能大家的印象里就是一群穿着道袍拿着纸符的白胡子老头,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蹲在深山里修炼,要么就是满世界的跑着去打粽子。其实,道士们可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道教相传由老子所创,讲究顺应天下大势,无为而治。所以,那些道士们平时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坐在深山道观里,一门心思的修炼,平时没什么事也不会下山,更不愿意有人上山来打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本来以为这群牛鼻子老道仍会不管不问,但这群道士…

    资源 2020年8月22日
    06730
  • 道门修真探秘,让你大开眼界的修行轶事

    文/道教 净乐宫何爷,不饮不食 何爷是30年代到40年代净乐宫的一名老道士。净乐宫坐落在武当山下70余里的均州城里。何爷修功很特别,他不择僻静清幽处,而端端坐在城里的大街上闭目打坐。先是人们当热闹看,可无论人们怎样指手划脚谈论,他总像泥雕一样坐在那里不动。有些人爱逗趣,常常不休地贴着何爷耳朵问话,故意搅他。可人们后来就见他耳朵塞着棉絮,嘴巴上贴上膏药。 净乐宫离当时的县中学、县小学都不远,学生娃儿…

    资源 2022年1月14日
    01.0K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