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虽然在社会学的指向和功用上有所差异,前者讲的是问道,后者讲的是问学。然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把心的属性作为向学问道的首要前提。他们都是阐述形而上的心的本体属性的学说,而绝非在研究心的构造。故而自然会引起人们把《心说》与“心学”放在一起从思想内涵上进行研读和比较。这里我们依稀发现,在期期可无言传之中仿佛存在着某种嬗递与联系。而这种联系,竟然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亦或是历史的偶然。本文试解其兴替之一斑。

地缘与人缘​

《心说》一文由宋末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著于江西贵溪上清龙虎山天师草堂,即如今的上清宫内。“心学”则是南宋陆九渊在江西贵溪上清镇应天山上聚众讲学,于象山精舍首创。因应天山山形如象,故改其名称之为象山,自号象山翁,世称陆象山。《心说》与“心学”的诞生地都在今天的贵溪上清镇的区划内,两地相距仅数公里。此为地缘之一。

从时间上看,张继先生于1092年卒于1128年,而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2年。也就是说陆九渊无论是怎样的名儒,已故去的张继先也无法受教于陆氏。而作为晚辈的陆九渊能否对先辈张继先的学术文章有所耳闻,并受其影响,此则有说。因为龙虎山在兹,大上清宫在兹,天师府在兹,张天师家传在兹,当然应天山上的象山精舍也在兹。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继先。张继先,字闻嘉,号翛然子。少聪颖,9岁承袭天师教法,序列天师第三十代。宋徽宗时先后4次奉诏入朝,奏答策问,深得崇信道教的徽宗赏识,赐号虚靖先生,后封为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并赐缗钱派江东漕臣于龙虎山划地大力兴建龙虎山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恩准由观升之为宫,名之为“上清正一宫”。徽宗尝问:“修丹之事若何?”张答:“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符尧舜足矣。”不悟的徽宗仍迷恋方术,崇信热衷方术的道士林灵素。林亦曾书诏张继先。张非但不为所动,反而致信劝其自重,并明言:“飘笠无情,云烟奚取。金门红雾,漫为天上之游;白石清泉,方保山中之适。”宋徽宗曾下诏于京东建下院供张继先起居,并赐额“崇道”。张继先志在清虚冲淡,固辞以归。后他在《还山》一诗中写道:“长年京国甚羁囚,丘壑归来始自由。流水有声如共语,闲云无迹可同游。猿依松影看丹灶,鹤与芦花入钓舟。如此栖迟良不恶,红尘何事辱呜驺。”诗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官场奉迎拜谒的厌恶。作为道门的领袖,他力主“法即是心,心外无法”。他说“妄念纷纷且失真,符图诀咒费精神。”著有《明真破妄章颂》,尤以《心说》为著。《全宋诗》录其诗作52首。靖康二年(1127)应宋钦宗亟诏入阙,行至泗州天庆观(今江苏宿迁),遂卒,逝前以印剑付其叔张朝英,并示其为三十一代天师。时年36岁。而此时正值开封破城,徽、钦二帝去国之日。

陆九渊,江西金溪青田人,虽说两人在时间上相隔数十年,然在地理位置上,用陆九渊的话说:“贵溪、安仁(今为余江)、金溪三邑最为比邻。”人们往来、通婚、交友、向学,习以为常。如《留侯天师世家宗谱》中就记载了28代天师的孙子张仲英娶陆氏女为妻,并生育五子。陆家与张家,当有亲戚关系。其实陆九渊自己的表姐就嫁给天师后裔张琬。当83岁的张琬去世时,陆九渊亲自为之写了《张公墓志》。文中记述了表姐夫的行状,还特别交代了“子明之来求志其墓。其继室,余表姐也,明之又尝从予游,不可辞”。陆九渊在给王谦仲的信中曾详尽地描述了贵溪应天山的美景及将其改称象山的经过:“乡人彭世昌新得一山,在信之贵溪西境,距敝庐两舍而近。”其实不只是地缘上相近,陆九渊亦与张天师家多有书信来往。如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字正应,去世时,陆为之撰写《挽张正应》。诗中说:“海门昼夜吼奔雷,却立吴山亦壮哉。前殿神仙三岛邃,正阳阊阖九天开。玉阶恭授太官赐,象简亲承御墨回。多少箪瓢蓬瓮士,输君留宿两宫来。”他对天师的行止,看来十分了然。而且,如果无亲友间的联系,断不会送写挽诗。在《陆九渊集》中尚存有《与张德清》的一封信。此信不长,抄录如下:

积年闻季悦、元忠诸友称道盛德。比岁屡得欵集,益有以信诸贤之言。又闻久有退居自养之举,尤切叹仰!近者忽又闻有不屑道士以淫侈不轨之事引诱小子健讼以相诬毁,深用不平。然在左右,正宜高举以遂初志。何必与此辈较胜负于流俗之中哉?流俗之所谓胜者,岂足为胜。流俗之所谓负者,岂足为负。左右平时与诸贤交游,当问道之胜负,不当问流俗之胜负。又闻季悦言德清其初浩然有引退之文,且又别求贤者以嗣其事。而盛族乃有“茅不可试火”之语。此可谓不胜俗陋鄙猥之言。切不宜以此等语亏损盛德。更愿深思,追还素志。他日同来象山顶头,共谈大道。此乃真天师,非俗天师也。

信中说“比岁屡得欵集”,且又以“真”“俗”天师相劝,可知陆张二人相得既深且久。

张德清何许人也?他是三十二代天师张正应(即张守真)的次子。因嗣教的老大张景渊于淳熙六年羽化(1179),而其子庆先尚幼,故代为署理教事长达11年。陆九渊敢有“真天师”与“俗天师”之判,且又乐邀张德清于象山顶头共谈大道,可见他应该在与张正应、张德清、张季悦的交往中对乃祖张继先的道德文章有所了解,否则不会以大道称之。反观陆与朱熹的书信往返,辨析问难,动辄千言,皆未提及“共谈大道”。可以想见,陆张二人于“大道”当有会心共鸣之处。以上是《心说》与“心学”的地缘与人缘。

“文”缘与“质”缘​

张继先的《心说》不长,为便于比较,也存录如下:

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帅长于一体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坏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动也。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谓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来之自己也。然则果何物哉?杳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观之,岂不大乎,岂不贵乎。然而轮迥于三界,出入于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盖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恶,故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达人则不然也。故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万祸消灭。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谓常者,越古今而不坏者是也。所谓妄者,一念才起者是也。庄子曰:既以为物矣,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在易也,其为大人乎。自兹以往,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瞥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起,惟恐觉迟。譬如有发,朝朝思理。有身有心,胡不如是,行住坐卧,勿使须臾离也。无何有之乡,华胥氏之国,吾其游焉。

大道至简,在张继先和陆九渊这里,他们共同认为:心、理、道、法是同一概念。文质十分相近。在立论及方法上皆直击人心。张继先说:“法即是心,心外无法。”陆说:“道外无事,事外无道。”张继先说:“夫心者,万法归宗。”陆九渊说:“心即理”,理充塞于宇宙,那么心就可以充塞于宇宙,所以陆九渊说:“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里联想张继先《心说》中:“我之本心,用之则弥满六虚”,“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象求”。心再强大,在心的超时空的能力上,陆与张的描述,简直就是同功同曲,而非异曲同功了。

陆九渊在象山讲学最反复强调的就是“发明本心”“正心诚意”,他要学子们把一颗强大的心找回来,立起来。“仁义者,人之本心也。”“本心若未发明,终然无益”。“此心之灵,此理之明,岂外铄哉?”人如果能把道德的主体“心”通过讲明、辩异、省察、剥落、存善、鞭策而使之强大起来,则为学处世做人,自然有了吞吐天地的根本。这与《心说》强调的本质又何其相似。陆反对皓首穷经,他说: “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至此,对心的宝贵,对心的认知,从陆九渊的心学中,我们仿佛看到张继先《心说》的影子,或者说受此“大道”的影响。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明代王阳明在《陆象山集序》中更加直言:“圣人之学,心学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无论从地缘上、人缘上,以及《心说》与“心学”文质的语言表达及思想内容上,应该说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承传与兴替。我无意于在《心说》与“心学”上划等号,只是想说张继先的《心说》在“心学”的发展与形成中当有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有意味的是,正是在张继先道学的影响下,上清宫俨然形成了“仙人所都”,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门派的道士云集于此,修炼问道。全真派的金志扬、南宗始祖白玉蟾、李宗老等高道都曾汇聚于此。而从龙虎山上清宫走出的道士张留孙、吴全节、夏文咏,更是对道教正一派在全国各地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以书画闻名的方从义、以测绘制作全国地图而名标史册的朱思本皆出自于龙虎山上清宫的各道院。而陆九渊的心学,则在贵溪演变而成立了象山书院,先后传承了八九百年。明代王阳明更使心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从而形成陆王心学。而以心学为本立功、立言、立世者更是史不胜书。及至今天,有西方学者更加明言“二十一世纪,将是心学的时代”。是的,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便有多大。心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

(作者李寅生单位为龙虎山道教协会)
*因引文过多,故不一一注明出处。本文主要资料来自《天师府志》、《留侯天师世家宗谱》、《陆象山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子白银会员(VI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849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0月20日 20:19
下一篇 2019年10月26日 12:50

相关推荐

  • 太上老君内丹经

    经名:太上老君内丹经。一卷。不着作者。底本出处:明《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老君内丹经 老君日:夫学长生久视、不死之道,先须理心、正行,然后习气。道则有三,上有还丹金液,中有神水华池,下有五金八石。术亦有三,上有神仙抱一,中有富国安民,下有强兵战胜。若得其一,万事毕矣。神仙抱一者,玉炉烜赫,姥女端严,婴儿含娇,深根固蒂,五行匹配,八卦相连,此之谓上也。富国安民者,龙盘金鼎,虎绕丹田,黑白真金…

    资源 2022年10月11日
    09900
  •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玉皇心印经》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经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

    资源 2015年6月27日
    08680
  • How To Practice Taoism – 6 Effective Steps To START NOW!

    Have you come across terms like Tao or Taoism? I remember when I heard about Taois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rst thought that crossed my mind -“Is this some Chinese tradition”. It was much later in l…

    资源 2022年9月23日
    05870
  • [E0020]景宋本备急灸方

    此《备急灸方》为南宋医家闻人耆年撰灸法专著。此书介绍诸发、肠痈、溺水、自缴、蛇咬伤等 22 种急证灸治方,每方均记出处,并有简明图说。后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此为上杭罗氏十瓣同心兰室藏版,清光绪十六年影宋刊本。 《备急灸方》原刻本已佚,现存淳祐五年 (1245 年) 孙炬卿复刻本。重刊时附有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前者记述盛行于宋代之骑竹马取穴灸治痈疽法…

    资源 2016年12月13日
    06460
  • 【新书简介】新修正统道藏总目提要

    书名:《新修正统道藏总目提要》(全三册) 作者:萧登福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第1版 ISBN:978-7-5531-1351-7   作者简介 萧登福(1950-),道教学者,教授。著有《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台湾学生书局)、《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道教星斗符印与佛教密宗》(新文丰出版公司)、《道教与密宗》(新文丰)、《道教与佛教》(东大图书公司…

    资源 2022年2月12日
    08110
  • [E0010]三洞拾遗

    《三洞拾遗》(全20册)是《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五部之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联合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2005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三洞拾遗》主要收集了明清以来新出的道教经典、文集、劝善书、科戒书等共二百余种,七百余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铅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图书出版社:黄山书社,2005主编 :王卡、汪桂平 编号:E0010格式:PDG…

    资源 2016年2月13日
    07650
  • “道门网”缘起

    小时候身体不好,想要寻求改善,先后自学武术、气功,期间接触道家养生文化,加之出生成长的地方就是全真教祖庭所在地,耳濡目染,对道文化逐渐痴迷。 参加工作后,有了微薄的收入,于是计划通过网络收集道文化相关资料,并通过建立网站分享给需要的人。 通过自学网站知识,计划做一个道学网站。 名正才能言顺,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 想了好久,起了一个“道门网”。 没有使用“道家”、“道教”、“道学”等名称,是因为没有…

    武学资源 2008年11月2日
    09860
  • 吕祖百字碑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甘露水,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资源 2010年12月4日
    06250
  • 道教传播:在教化与取悦之间

    文/三晚居士 对于道教而言,现在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如果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么前人从未如今日般这样轻易地阅览各种道教资料,查阅各类道教信息、各地法讯等等。对道教的研究,也在许多大学的宗教学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 但如果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那么却又能看到各种打着道教旗号的养生讯息,各色每天花大把时间在自媒体平台游弋——唯独没时间修炼的各路“大师”来荼毒我们的眼球。…

    资源 2019年12月24日
    08620
  • 关圣帝君万应灵签

    此本道光6年尚勤堂马宅刊北京龙文斋刻字铺藏板的《关圣帝君万应灵签》,这是一本关于解签的书,除释文外还有释义。内有插图一百多幅。 【关帝】是护法天神之一,被尊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和「玄灵高上帝」,民间则俗称关圣帝君或关帝,俗称关公。是世人崇拜的英雄,是保护人民的神祗,也是做生意之人必须信奉的武财神,保佑生意兴隆、招财进宝,香火兴盛、历久不衰。关帝即叁国时蜀国的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解良…

    资源 2022年10月13日
    0866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