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医学流派之道教医学
盖建民
道教医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远溯到原始宗教之巫术医学,而它的直接前身则是秦汉时期的方士医学。由巫医到方士医,再由方士医到道医,是道教医学前期孕育和演化的三部曲。
原文载于《中国民族报》2021年3月30日。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极为密切,所谓“古之修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因此自古就有“医道通仙道”的说法。民间广为流传的“十道九医”之说充分反映了道教“尚医”的历史传统。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5 年,丁贻庄在《道教分支学科条目征求意见稿》“道教医药学”词条中,最早提出了道教医学概念与道教医学的主要内容构成:“道教医学: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并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有独创意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饵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符谶仙药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1988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时,这一词条定稿为:“道教医学: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道教医学丰富而庞杂,其中与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共同核心的为服饵外丹,作为广义的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有导引、调息、辟谷、房中和内丹修炼等养生术。另外还有一些带有神秘的巫医色彩的符、谶、咒、祝、斋等等。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了道教医学的特色;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发展过程中,其精华部分对中国医学有很大贡献。”
比较《征求意见稿》与《全书》之“道教医药学”词条可以看到:其一,《征求意见稿》正式收入《全书》时对“道教医学”的定义中删除了“有独创意义”。这一删除体现出当时研究中对“道教医学的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发现道教医学中具有“独创意义”的内容。实际上,通过对内丹医学思想的研究,我们发现“独创性”贯穿于内丹医学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二,“主要内容”基本上未作改变。其中,丁贻庄把服食、外丹列入共同核心部分,而把内丹仅列为“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的次要方面。服食、外丹由于直接为中医学所取用,因而成为中医学的核心构成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内丹医学思想从更高层次影响中医学, 对中医学的理论创新更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中医学尚有直接取之于内丹学理论的部分,如关于命门的论述、奇经八脉、小儿三岁纯阳说等。可见,内丹部分也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构成。
日本学者吉元昭治的《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一书,以现代中医学为参照系,分析了道教与中医学的关系,认为道教医学内容包括 3 个层次。“中心圆”,此为与现在的中医学几乎相同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两者最接近的部分,包括汤液、本草、针灸等。该书还认为,具有道教特色的外丹术应用矿物类药物,故亦可归入“本草学”范畴。“中间圆”,此为具有道教医学特色的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这些是道教丹鼎派所支持的内容,相当于现在的运动体操疗法、呼吸疗法、精神医学疗法、性科学等。“外周圆”,此为最具道教色彩的内容,与民间信仰、民间疗法密切相关,包括符、占、签、咒、斋、禁、祭祀、祈祷等,是戒律的、伦理的内容。这些是所谓道教符箓派所支持的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以称作心理疗法或信仰疗法。“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道教医学,就是‘精气神医学’。其中,又以气为中心,内丹术实际上就是对气的追求,导引、调息、吐纳等,都与气密切相关。”吉元昭治以此界定了道教医学的内涵与类别。
道学研究学者胡孚琛则使用“道教医药学”的概念,指出道教医药学大致包括 3 个部分,其核心部分是仙药、本草、医方、针灸等,大致范围相当于中医药学。二者的区别仅在于道教医药学多以延年益寿、还春驻颜的疗效为追求目标。中间层部分是导引、按摩、气法、辟谷、房中、存思、饮食疗养及起居禁忌等,这是靠自我摄养和调谐精、气、神来防病、抗病的技术。外层部分是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醮等调整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治疗方法,具有强烈的宗教特征。道教医药学认为人体以气为本,治病就须调气,养气便能健身;道教医药学还将宗教神学引入医学,将身体各器官部位都配备“身神”来管理,把“存神”作为道教医学的治疗方法。
道教医学作为道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是一门带有鲜明道教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流派。道教医学在性质上属于宗教医学的范畴,它不同于一般的医学分支,带有明显的神学特征;道教医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包罗宏富、多样。它与传统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手段上既有相合之处,也有相异之点;道教医学具有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玄秘共存的双重性;道教医学是一种集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治疗和信仰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建立在道教宇宙论、人天观和身心观基础之上。
作者简介:盖建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