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咒语导源于巫觋,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箓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箓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箓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
咒语被赋予致善去恶两种功用。道教吸收它作为自己的法术,仍带有这种特点。它的施行表现了巫人和道教中人力图通过声音的振动传播信息,从而招致某种善美之物的出现,或者希望消除某种即将产生的恶果。
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箓、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即收有长短咒语736首,数量是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如《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称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
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汉代公文常用“如律令”字样,以示其具有法律的作用和尊严。后来道士加以仿效,在咒语末了处常加上这句,表示和法律命令一样需急急执行。
下面举出一篇试看,如《灵宝六丁秘法》第八页《玉女咒》:“玉女天神至矣:永与我侍行,到于某处,杳杳冥冥,莫睹其形。人不闻其色,鬼不见其精。善我者福,恶我者殃。鬼贼当(挡)我者死,值我者亡。千人万人见我喜悦。急急如律令。”这是一篇散文体咒语,其中的所谓“某处”是一个代号。道教中人在施行咒语时,“某处”便由具体的地名所代替。还有“急急如律令”乃是符咒的惯用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