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与师傅下山抗日,至今未归”的道教,为何没有佛教受欢迎

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位记者访谈一座很落寞的道观,采访里面的一位老道人。老道长在采访中说他在抗战年代出生,在他小的师傅,他的师兄与师傅也为了革命下山参战,师傅嘱咐他要一直留在这里,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守着道观,从年少到白头,他始终没有等来他们的消息,很可能早已战死沙场。
有人曾说过:处于乱世之中的和尚是闭门躲祸,而道士却会选择主动下山救世。当处于和平年代,和尚为了迎香火而出门,但这个时候的道士已经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直到现在,佛教发展越来越兴盛,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而道教似乎却慢慢在销声匿迹,走向衰败。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我们就要从道教的渊源说起了。
道教起源于道家思想。在汉朝时期,在政治上对道家思想还是极力推崇的。所以那个时候的道教很是盛行,在那个时代,道教还衍生出了多个派别。到了北魏时期,道教的兴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因为第一次有道士在政治上有了极高的权力:寇谦被太武帝封为天师。到了唐朝时时候,国家兴盛,那个时候的宗教发展都非常顺利,其中的佛教尤为突出。但就是发展的太好了,开始向政治渗透。而那个时候的道教经过了几个朝代的酝酿,自然还是要压佛教一头的。
在明朝的时候,道教因为政治积极等因素,发展的还是非常好的。当清兵入关之时,道教为了自己国家,纷纷挺身而出。但那个时候的朝廷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他们道士是清朝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哪怕最后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但为了防止骚乱,清兵血洗了无数个道观。道家也是在此元气大伤,差点直接被灭派,剩下道士都是隐居清修一派了。
在抗战时期,国家动荡,在这形势危急时。那些隐居山林的道士也再次出山挺身而出,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相对于道教,佛教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多大的动荡,兴盛的时间远长于道教。而就是这渊源的文化也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体现,就算是到了如今,在繁华都市依然能看到僧人的影子。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拥有3万座寺院,僧人已经超过了20万,而道观却不到一万座,道士只有3万,相比之下在数量上差了好几倍,道教发展明显不如佛教。
在宗教信仰上看,因为佛教传达的是普渡众生。常常举办广纳教众的推广活动,僧人出门讲经、传法是一种修行和习俗。而在当下这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因为精神心理与物质上的巨大差距,佛教给人的解脱感和心理安慰是受很多人追捧的。追捧的人多了起来,香火也多了起来,自然又便于扩建寺庙广纳徒众,如此往复,佛教就越来越兴盛。
道教注重的是个人清修,远离城市中的喧哗嘈杂,而且道士也喜欢隐居山林,不问世事,求的是长生或成仙,不利于传播。因为这样,道教自然得不到风靡。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子白银会员(VI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988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8月22日 17:40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17:41

相关推荐

  • 这3个道教的冷知识,今天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看完很受启发!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是以老、黄道家思想作为理论,再加上神仙方术进行演化而成的一种宗教。据说在东汉末年就有大量的道教组织,到后来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体系,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道教的精髓是得道成仙,救济世人,比起佛教来说,道教在我国的根源更加的深远和广阔。 时至今日,信奉道教的人也有很多,有的人入了道教做了信徒,日夜潜心修炼;有的则是把道教作为一种信仰,时常用道家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道教文…

    资源 2019年11月12日
    08660
  • 同样是做科普,中美两国有何异同?| 贾鹤鹏

    9月14日~20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又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前不久,我撰写了“解码科学传播”系列专栏文章的第一篇《中国科学传播做对了什么》。文中简单提了下中美科学传播的主要区分。现在借着观察全国科普日的活动,我将对两种科学传播体系进行对比,详细讲讲两者间的区别。 实际上,我对中美之间科学传播体系差异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到美国启动系统的科学传播学术训练与研究时,怀着一种膜拜的心情,但随…

    资源 2019年11月8日
    08490
  • 庄周气诀解

    经名:庄周气诀解。不着撰人。一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庄周气诀解 庄子曰:指穷於为薪火传也。穷,尽也。为薪,犹前薪也。将以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夫养生乃生之所以生也,不知其尽也。夫时不再来,命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乃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薪传而火续。由夫纳养得理,其极世岂知其生而尽哉! 《阴符疏》曰:太公贼命以一销,天…

    资源 2022年10月13日
    06590
  • 泰山府君祭:中国道教对古日本信仰之影响

    泰山府君祭:中国道教对古日本信仰之影响文/王静相较于日本对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受容与认可,中国道教思想是否曾对日本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虽然日本学者对道教的研究颇多,成果亦颇丰,但其主旨多是通过道教研究来认知中国文化,鲜有以道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的有力论证。部分日本学者否认道教信仰对日本古文化的诸多影响。例如,福井文雅在其编著的《道教事典》中不仅否定道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

    资源 2019年10月11日
    08590
  •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

    经名: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一卷。作者不徉。底本出处:明《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 夫日用者,饮食则定,禁口独坐,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存神定意,口唇相牯,牙齿相着,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如无,莫教问断,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浴津自生,灵真付体,自知长生之路。十二时辰,常要清静。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身是炁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则神…

    资源 2022年10月11日
    04610
  •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精、气、神”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和养生关系密切,如饮食起居、身心元神等方方面面,这里着重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十个方面来分析。 1.衣不过暖。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

    资源 2024年12月8日
    0400
  • [E0036]玉髓真经

    此《玉髓真经》由宋代张洞玄(子微)撰,刘允中注,蔡元定发挥。全书包含正编三十篇(始于:五星龙髓。终于:阴阳正讹论髓),后卷二十一卷(始于:精华秘髓。终于:玉髓秘传)。其内容主要阐述风水占卜,取象山水,以五行生克参论造化,预占吉凶。此为明嘉靖二十九年陈少岳刊本。 玉髓真经序地理之學何始乎。蓋有天地則有文理。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俯察。重險為坎。兩澤為兌。若蒙若節。咸於山水取象焉。斯則其學之所自始…

    资源 2016年9月27日
    08000
  • 伍柳丹法之传承与发展

    伍柳丹法之传承与发展 雷向阳    张涛     中国丹道,源远流长,作为传统天人合一文化的灵魂,她历经无数先贤圣真亲身实践和总结升华,对中国历史发展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其中,内丹术以性命双修为特点,自汉时魏伯阳真人作《周易参同契》后,逐渐为世人所认知。隋唐以后,历经五代、宋、元之发展,至明朝中叶,内丹术逐渐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代表这种变化潮流的,当属明末伍冲虚氏。这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著有《中国古…

    资源 2024年2月17日
    05810
  • [E0018]道藏通考

    《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主编,芝加哥大学2004年出版。 编号:E0018格式:PDF大小:86MB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资源 2016年10月13日
    09510
  • 图注八十一难经

    此《图注八十一难经》为明代张世贤图注。全书共八卷,基本内容包括经脉脉诊、脏腑七神、阴阳五行、气血营卫、病态分类、腧穴针灸、三焦命火、七冲门以及奇经八脉等理论和疑难问题,张氏增绘图表,使每难一图。此内含明正德五年扬州吕邦佑、嘉靖三十三年吴门沈氏碧梧亭两种刊本。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题秦越人撰,成书于战国时代,略晚于《黄帝内经》,是扁鹊学派的著作,以设问回答、解释疑难的…

    资源 2022年10月16日
    0512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