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元道长: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自宋朝以来,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少有说佛道之异者。乃至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认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援引佛典与金丹之书印证,道教或以伍柳派为正宗,而佛教乃汲汲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为魔民。足见正统佛教并不认为金丹大道与释迦之原意相符也。而有些道教乃以此为号,欲以金丹统摄三教,唐突佛祖,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岂非可笑?

道教为东方之教,佛教为西方之学。道教的长乐世界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佛教之极乐世界在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阿弥陀佛之所主掌。

是以道教是生发之阳气,故注重乐生、贵生、爱身、宝身,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追求长生不死。道教的神仙有天仙、地仙之分,所谓地仙者,就是长住人间,云游三山五岳、十洲三岛的,他们在人间逍遥自在,享受快乐的生活。佛教则是太阳落山的阴气,是以其以人世为婆娑世界,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不圆满的,故追去寂灭。其所谓罗汉果者,即是不再来到这个婆娑世界。道教追求的是不死,佛教追求的是不生。

也可以这样说,道教的极乐世界,其实是立足现实的。佛教的极乐世界是彼岸的。道教承认形而下的现实社会,认为人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神仙就是肉身不坏,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维护自己的健康。而佛教则认为肉体是臭皮囊,是累赘,是障碍,所以并不怎么注重身体的养护。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脱,和彼岸世界的快乐。

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认命,接受现实。纵然是暴君,也是他的福德,你生身下贱,你是活该,是报应。道教则勉励人,这辈子多做好事,道士好为帝王师,勉励君主多做好事。如果君主不贤明,那么就会遭到百姓的反抗,这个也是承负。佛教教人做温顺的良民,非常适合统治者的愚民政策。而道教则不一样,教人努力争取现实社会的幸福,建设一个太平世界。是以自古以来,揭竿而起反对压迫的,多是道教团体。最显著的无过于黄巾军。

道教承认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认为男女之间无论是肉体的欢娱还是情感的爱慕,都是阴阳之气相感而然。所以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本于阴阳的思想,所以也反对杀害女婴,认为会破坏阴阳的平衡。道教尊重女性,认为男女平等,神仙中有东王公、西王母,分别为阳气和阴气之主宰,男仙和女仙之宗祖。而神仙谱系中,也有不少女仙。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认为是污秽的,反对感情,认为是牵缠,是魔障。认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辈子不修,这辈子才沦为女身。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没有女人的,印光法师说:“极乐世界,无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说真的,这样的极乐世界,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

北宗清修丹法的结果也类似于佛教,其以体内阴阳为药物,男的修成不漏之躯体,而性器官萎缩。女的斩断白虎之后,则乳房缩小,变为男相。虽然也算是内丹,但是却违背了仙道之宗旨。仙人毕竟还是人,人是有男人和女人的,如果仙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的,岂不是可笑?《抱朴子》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道教之所以追求长生,就是因为爱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所以不着急升天,道士并不认为天上比人间要好。相反,他们反而更留恋人间的生活。仙道是绝对反对那种体内阴阳交媾的说法了,那就不是人了,是蚯蚓,蚯蚓才是双性一体的。南宗得丹道之真传,其男子修炼则以性功能之健旺之基础。女子修炼到最后,也是颜容姣好,光彩动人。这才是仙道啊!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就是,柳华阳祖师在其书中提到,金丹就是舍利。这点不仅佛教方面已经提出了抗议。我对于舍利的理解,应该是焚烧之后的化石之类的东西,在唐朝韩愈就反对了,而后来道教也反对以阳精舍利为得道的标准。紫阳真人分明就说了,金丹本是含真炁,是先天真一之炁,无形无像。炼内丹的精气是,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的。怎么可能是舍利呢?跟何况,道士以肉体为宝,羽化之后,焚烧是绝对不允许的。盖仙道有太阴炼形之术,又有尸解之法。肉体随时都是有可能要用的,所以道教火烧遗体是不符合道教教义的。哪里来的舍利之说呢?

仙道所修者为阳神,佛教所修者为阴神。阳神者,形神具妙与道合真,聚则成形,散则成炁。阴神者,不过清灵之鬼也。紫阳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致之地,真神现形,谓之阳神。”“其修持之人(指佛教),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故神仙不取。”鬼仙之流,仙界不录,故不能往来十洲三岛,神仙福地。

而我又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道教在宋朝之前,主张保留人欲的,那时候反而有很多高道的出现。而自宋朝以后,受佛教之影响。主张绝食酒荤、断绝情欲之后,却日益衰败。高道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极力宣扬,反对道士讲三教合一,佛道一家观点。应该保持道教的特点,不要过分的强调同而忽略差异的存在。只有全体道众认识到了这点,道教的发展,才有希望了!

与诸君共勉之! 万景元道长

原创文章,作者:琅环阁主白银会员(VI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1019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17:44
下一篇 2021年5月26日 18:01

相关推荐

  • 睡眠时间“新国标”出炉!你,睡够了吗?

    酣睡的人有同一种幸福的模样,睡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睡多久才达标吗?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 在作息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文件中也明确了不同的睡眠合格时长。其中,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

    资源 2019年7月25日
    04480
  • [E0023]武备志.共240卷.明茅元仪辑.明天启元年刻.清初莲溪草堂修补本.有补钞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明朝茅元仪辑,240卷,文200 余万字,图738幅,有明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武备志.共240卷.明茅元仪辑.明天启元年刻.清初莲溪草堂修补本.有补钞

    资源 2019年11月23日
    07220
  • 破迷正道歌

    若非符契天缘事,故把天机诀与君,片言半句无多字,万卷仙经一语通。一诀便知天外事,扫尽旁门不见踪,若言此理神仙道,天地虚无上下空。说破木金无间隔,真铅真汞岂有形,谁知这个天机理,便会日月得高奔。也无坎离并龙虎,也无乌免各西东,非肝非肺非心肾,不于脾胃胆和精,非思非想非为作,不在三田上下中,岂于夹脊至昆仑,不是精津气血液,不是膀胱五脏神。此物在人身中出,四时存夏及秋冬,先天先地谁人识,二物相和重一斤,…

    资源 2022年10月16日
    04490
  • 教理是信仰和修行的根本宗义

    教理是信仰和修行的根本宗义​ 道教的思想文化,含括了道教历史、经典、修持方法、宫观建筑、人物著述、神仙法诀、教戒科仪等诸多方面。然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既是一种文化,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有通达而完备的哲理学说,并在这丰富的思想体系上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从而使广大奉道务道之士有了信仰和修行的目标。也就是说,思想文化带有一定的广义性,含括着道教的方方面面,而在这广义的思想文化中,有其始终一贯的核心宗义…

    资源 2019年10月26日
    07430
  • [E0054]初拓灵飞经

    《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是一卷道教的经,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结体秀美,笔意潇洒,传为唐代钟绍京所书。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此本为清代的初拓本。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 《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

    资源 2015年1月12日
    06560
  • 从武侠小说看道家南北宗

    从武侠小说看道家南北宗2009年12月24日 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描述华山派剑宗气宗之别,剑宗重招式,气宗重内修。这和道家内丹南北宗有类比之处,南宗重命功,类剑宗。北宗重性功,类气宗。不修性功或性功不到火候,命功便难以驾驭,难免破漏,功亏一篑。如此说法并非贬斥南宗,其实两派都讲究性命双修。易筋经就是南宗很有价值的一套功法,就像剑宗亦有独孤九剑一样,只是非令狐冲之辈难以把握。从个人实修角度来讲,…

    武学资源 2009年12月24日
    07270
  • [E0007]丹道法诀十二讲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心沥血献给读者的传世之作。噫!真人未生,道在天地;真人已往,道在丹经。欲读丹经,须明法诀,学者望契仙缘,此为问道正途,可剪荆棘而入门径,拨迷雾而现真相,幸勿轻易视之也。《丹道法诀十二讲》为套装上、中、下卷。《丹道法诀十二讲》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倾毕生学力,以现代科学和中西…

    资源 2015年11月13日
    06470
  • 抱朴子

    《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撰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东晋道家理论著作。此本为清嘉庆时期刻,光绪年吴县朱氏槐庐家塾刊本。 《抱朴子》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自称“属道家”;“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自称“属儒家”。“外篇”中《钧世》、《尚博》、《…

    资源 2022年10月16日
    04550
  • 道德经奥秘:打开大道之门,《道德经》诞生的故事

    望着紫气东来,边关将领尹喜知道将有能人经过。能人吗,总是有点高深莫测的气质,有时冷冷地面对你的热情,搞不好谈不到两句就拍拍屁股走人,不理你了。所以面对能人智者绝不能怂,要智取。 远远地,尹喜就看到地平线一闪之间冒出一头牛,上面端坐一人,如同早晨的太阳喷涌上升。仔细打量前方,尹喜心中暗笑,绝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可疑的人。想想春秋时代,有几个老人能骑着青牛旅行,还不都是在家中拉着牛耕田种地,那你也得有钱能…

    资源 2019年10月18日
    07710
  • 五篇灵文

    五篇灵文 重阳祖师注  清虚道人录 序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 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

    资源 2013年5月27日
    0736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