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003]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是2004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于2004年出版发行了精装版。
《中华道藏》在承载道教历史和信仰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资源。
《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图书整理规则进行了编修,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
全藏分为两种体例:一为点校,即对保存完整的藏书加以新式标点并进行必要的校勘;二为合校和补缺,即在点校的基础上,对残缺的藏书以数种残卷相互校补,以合成完整的版本,同时增补了数十种原藏未收的明代以前的道经。

编号:E0003
格式:PDF、DJVU
大小:4.13GB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原创文章,作者:琅环阁主白银会员(VI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1278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5年6月29日 11:22
下一篇 2015年7月20日 13:32

相关推荐

  • DQ0156

    i学术导航 https://www.ixsdh.com/

    其他资源 2022年1月13日
    06290
  • 真正的道教文化,算命、看风水、拜神仙?

    真正的道教文化,你了解多少?“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现在很多人,一听说道教就误以为是给别人算算命、看看风水、拜拜神仙用的,然而孰不知真正的道教文化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理念不仅…

    资源 2019年11月1日
    06930
  • DQ0011

    我写的第一封信 2006年9月28日 初次执笔,实难下箸。思绪良多,无以言表。搔首蹙眉,切莫嗤之! 卿言吾之能以悦取人,此非余之广大,实造物使然。余幼多舛,常悲己悯人,动辄潸然。稍长,觉一粟之微,宙宇之博,欲蜕之以现。遂聚百家之言,杂古今之盛。虽不见长,亦有所得。 入世既久,所识渐冗。然未见引证以晓其真义。当事,理之见弃,义之见扰,圣道尽丧焉! 及遇卿,方觉吾学之无废,余志之未泯。遥然一变,如脱骨…

    武学资源 2025年1月21日
    06410
  • 养生三字经

    “三去”道家鼻祖老子,在其所著《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散状态,而要做到清心寡欲,不存私念。这既是做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戒”春秋问礼于老子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令既衰,戒之在得。”即是说,…

    资源 2020年8月31日
    05780
  • DQ0040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次料,出的是粗活,所以手工非常粗糙,工艺做得更是马虎。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

    其他资源 2024年12月15日
    0250
  • DQ0146

    2013年来西安城工作,居住在丈八西社区。 2016年搬到长安区韦曲街道凤栖东路航天中学对面的南里王村。 今天要离开这里了,未来去哪里还不知道。

    其他资源 2022年3月20日
    07840
  • 道藏网快照留存20150919

    道藏网(taotsang.com)2015年9月19日快照(备案后):

    武学资源 2015年9月19日
    01.0K0
  • 仙佛同源

    《仙佛同源》, 元代全真道士“缘督真人”赵友钦著。专论道、佛一致。其徒“上阳子”陈致虚《金丹大要》中有少量遗说。《金丹大要序》:“缘督子词气聪明,博物精通,挹尽群书,或注或释。总三教为一家。作《仙佛同源》《金丹难问》等书,而金丹大备。”

    资源 2014年5月11日
    05680
  • 道教“养性”追求心与身的和谐

    在道教思想史上,“养性”和“养生”意义相近,都曾被大量使用。在当代,“养性”一词已经不常为人们单独提起,只是在“修身养性”“怡情养性”等成语中表达心性的修养;“养生”则成为新兴的生活价值观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实上,“养性”的观念蕴涵着道教的生命理想和社会理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养性”的观念产生于先秦,盛行于秦汉。《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得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资源 2024年1月30日
    01860
  • DQ0039

    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如此半年下来,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极其简单,倍感无聊。后来,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

    其他资源 2024年12月15日
    024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