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门网论坛更换域名为daomen.com.cn
道门网(论坛)域名由:qingfengguan.com/bbs更换为:daomen.com.cn 2014年12月2日
-
太清風露經
太清風露經簡介:經名:太清風露經。題無住眞人撰。一卷。底本出處:《藏外道書》,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本。 自序章第一夫天地之間,唯人最貴。人之所貴,莫若於長生。夫有所修習,眞道易營而速成。夫長生且貴,況復役使萬靈,上昇天庭者哉!夫長生之法,其門不一。若乃金石草木,采錬有功,神形疲勞,法又不貴。其吸風飲露之道,不離一室,不逾一日,首尾終始,數言便畢。學者須除邪穢,但設壇清齋行道,盥漱沐浴,擊磬焚香啓虛,…
-
[E0040]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
此本《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一卷附逸事一卷,为明末清初刻书家汪淇编刻。《吕祖全传》作为中国白话小说史上第一部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对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内含版画9幅(刻画精美)。书后有民国33年戏剧理论家齐如山跋记。此本刊刻于清康熙元年(1662)。 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三有著录,云:“讬吕祖传。卷首题云‘奉道弟子汪象旭重订’。象旭字澹漪,原名淇,字右子,里居未详。…
-
[E0061]两苏经解
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苏轼撰;(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颍滨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颍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苏辙撰苏轼(1037~1101),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
-
汉中南郑县康汉文走访看望宗教界代表人士
7月26日,陕西省南郑县政协副主席康汉文在宗教局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了南郑县代表人士。南郑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郑汉生参加了活动。 康主席一行先后来到管家山道教活动场所、刘家营基督教堂、新集基督教堂、延寿寺道观、大河坎天主教堂、山口基督教堂、密严寺佛教活动场所等地看望慰问了宗 教界代表人士。看望走访中,为他们送去了防暑慰问品,带去了关怀和问候。康主席详细了解了各宗教团体的活动情况和教职人士的生活及健康…
-
[E0041]冲虚真经
《冲虚真经》即《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原为中国战国时道家着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今存《列子》一书据考应为魏晋时玄学家伪作,东晋张湛收集整理,编为八篇,并为之作注。此本为日本延享4年(1747)世德堂刊本。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
-
[E0065]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
《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是一本解梦占梦的书籍,作者不详。书中每页都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版画和对联,中部是时辰选择,下部是七言诗占相当于《周公解梦》。第二卷内容还包含一些理论和道家的符咒。此本为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 占梦术是占卜术的一种,属于巫术迷信的范畴。占梦术与其他方术迷信一样。本质是荒谬不可信的。占梦术流传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政治、学术、文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了解…
-
为佛道教研究开辟新领域
《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这套丛书出版的第一个重要价值,体现在它适应了我国佛教和道教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从而必将推进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佛教和道教研究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术成果的不断丰富,大家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能够找到的空白却越来越少。如此一来,对资料来源的多样性…
-
山东鱼台推动宗教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近年来,鱼台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不断创新举措,建立实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工作“三项制度”,推动民族宗教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将民族宗教人士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在县社会主义学校举办的党外人士主体班次培训班上都选派一定比例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参加,通过多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此外,通过召开民族宗教人士座谈会、到民族村居和宗教场所实地调研等…
-
[E0042]三元品诫经
此道教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三元妙经)乃神仙太玄女青传述元始天尊法旨。经文分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分别列举三元宫府及其神君仙官之名称。此为经折装明宣德6年内府(1431)泥金写本,卷前有泥金绘画一幅及明代著名道士刘渊然序。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此经乃神仙太玄女青传述元始天尊法旨,其中部分内容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诫功德轻重经》相…
-
仙佛同源
《仙佛同源》, 元代全真道士“缘督真人”赵友钦著。专论道、佛一致。其徒“上阳子”陈致虚《金丹大要》中有少量遗说。《金丹大要序》:“缘督子词气聪明,博物精通,挹尽群书,或注或释。总三教为一家。作《仙佛同源》《金丹难问》等书,而金丹大备。”
-
[E0051]王羲之书道德经
此本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有褚遂良跋的一个拓本。 关于这篇书法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态,挥毫转腕,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既像飞龙又像卧虎。清代有位书法家包世臣,对此种情状作诗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
-
[E0059]东坡养生集
此《东坡养生集》是明清之际学者王如锡编纂。他以养生为视角系统收录了苏轼关于养生的诗文集。全书共12卷,收录文章一千多篇,根据主题分为: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达观、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此本为清康熙时期书林陈道生刊本。 王如锡的这种设计将养生由调理饮食、锻炼身体、服食丹药等扩展到琴棋书画、心理修养等领域。他对养生真谛的这种深刻理解与独到眼光已借助这本书展露无遗。清康熙三年(16…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常清靜經、清靜經。底本出處:《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
-
[E0075]新编相法五总龟
此书《新编相法五总龟》是一本介绍面相、手相的写本。大致内容包含:岩电道人眼神经、名贤相法总论、相贵贱总断歌、相禽兽部形等等。其通过五官、四肢、身形、痣的位置来对人的性格和健康做出判断,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其成书时间、作者不详,此本为朝鲜写本,写绘于万历18年(1590)。 面相学是中国五术中的一种学问,主要从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征、行为举止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健康,从而推测一个人的命运。面相的由…
-
[E0056]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此《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共七卷,作者不详。大概写于明代,收入《万历续道藏》。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名。共收神像一百二十余幅,每幅像后录其姓名字号、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对研究道教神系及民间诸神有一定参考价值。此西岳天竺国藏板大致为清代刊本。卷一首述儒、释、道三教源流,次收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祗、东华帝君、西灵王母、梓潼帝君、三元大帝等,有像十六幅。卷二收四岳、四渎、…
-
[E0072]黄帝素问灵枢经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此本《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计八十一篇,为南宋医学家史崧取其家藏之《灵枢》九卷,参照诸古书,加以校释而成。此为明嘉靖时期刊本,书后有文化9年(1813)丹波元胤的跋文。 南宋绍兴乙亥年(1155)史崧“校定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勒为二十四卷”(史崧《黄帝素问灵枢经叙》),刊行于世,成为后世流传的版本。元明后…
-
[E0071]阴骘文图说
《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此《阴骘文图说》元、亨、利、贞四册一函,清黄正元图说。每文一图,共收版图194幅,属于早期木板连环画式书籍。此本为清同治6年(1867)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卷末有捐刻板资姓氏。第一册前有序两篇、凡例、木刻版图48幅(文昌君像一幅);第二册含木刻版图56幅;第三册含木刻版图48幅;第四册含木刻图42幅。 注:此PDF文件…
-
[E0057]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此《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应为明永乐年间道士编撰。一卷,收入《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书记述明初修建武当山官观时出现各种祥瑞,如黑云感应、骞林应祥、樃梅呈瑞、神留巨木、水涌洪钟等,皆绘成图画进呈朝廷。此本大致为明永乐时期刊本,后附《御制真武庙碑》。 武当宫观在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年秋,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等统帅军民二十余万修建武当宫观;又命正一天师张宇清选举道士住持南岩宫、玉虚宫、五龙宫等…
-
五篇灵文
五篇灵文 重阳祖师注 清虚道人录 序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 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