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长大的孩子,就更喜欢大自然吗?

“自然经历消逝”(extinction of experience)是耶鲁大学生态学博士,皇家昆虫学会名誉研究员罗伯特·派尔(Robert M Pyle)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接触自然的时间大量减少,以及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大幅度消失的情况

当孩子们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听着各种音乐,而不去户外欣赏日出和聆听鸟鸣时候,这些孩子们其实就是在经受着所谓的“自然经历消逝”,他们与大自然的日常联系也日渐断开。
失去与大自然的互动不仅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幸福,而且还会阻碍人对环境的积极情绪、态度和行为。有更多接触自然的经历的人,尤其当这些经历发生在孩童时期的人,更愿意保护环境。可见儿童对自然的体验和经历对自然保护很重要

人们一般认为,自然经历消逝现象在城市及城郊的孩童中尤其普遍,因为这些孩子相比乡村孩子更少接触到自然。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哪里的儿童,更喜欢大自然?
生物学家斯蒂芬尼•舒特勒(Stephanie Schuttler)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莱纳自然科学博物馆工作,她和同事在《PeerJ》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很少有关于儿童对野生动植物态度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跨城市化区域的儿童。”他们的研究发现,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儿童,对野生动植物的看待方式不论好坏都很相近

研究者共询问了2759位北卡罗莱纳州4-8年级的学生,其中居住在城郊的学生略多,其余学生来自于远郊或者乡村。问卷要求孩子们填写他们最喜欢的以及他们认为可怕的动物,并且从20个本地物种和外来种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5种哺乳动物,然后排序。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狗和猫。其次是熊猫、兔子、狼、猴子和狮子。其中,除了兔子,其他动物都不是本土的,只能在屏幕上或者笼子里看到。本地物种基本上都是以负面方式上榜的;对当地动物比如臭鼬、山猫、郊狼和蝙蝠感到害怕的孩子远比喜欢它们的孩子多。学生们还对无脊椎动物、爬行类和鱼类避之唯恐不及
“作为保护生物学家,我们高兴的是:很大一部分全球濒危动物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舒特勒和同事们说,“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大家对于当地物种知之甚少,并且抱有不太好的态度”

与研究人员的预期相反,不论这些孩子住的地方,城市化水平如何,他们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都没什么区别。尽管乡村的学生,尤其是狩猎的孩子,会对当地动物的喜爱更多一些,但态度也没有很大的差异。“原先假定乡村地区的孩子会更亲近野生动植物,事实上他们与其他地区的孩子相比差别并不大”,研究者在文中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意味着,也许并不仅仅是城市化让孩子们的自然经历消逝,更因为这些孩子们和大自然中的野生动植物的联结断开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只涉及了一个州的学生,其中城郊和远郊的学生远比乡村的学生多。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应该继续在更大和更多样性的样本中研究这些问题。话虽如此,他们现有的发现还是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积极引导,让孩子不再远离自然
或许也不能简单认为,乡村孩子与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接触就能转化为对它们的好感。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乡村孩子在户外待的时间比过去的几代人要少,有可能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过多接触野生动植物。

舒特勒及其同事认为,和当地物种和常见物种有关的教育和娱乐节目很重要。仅仅让孩子们能注意到上学路上的动植物,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并且公众科普节目也能帮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和野生生物。

研究人员说,这些措施对于乡村和城市儿童都适用,并且急需实施。“人们倾向于关心和投资他们了解的事物,孩子们是生物保护的潜在支持者。由于孩子们和野生动植物的脱节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保护生物学家们能采取的关键行动,就是积极引导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译者:李琼,编辑:悲催的铊宝宝,审稿:Yuki)

清风子的头像清风子

相关推荐

  • 你应该立刻扔掉的100样东西

    1.只剩一只的袜子、有洞的和没松紧的袜子。 ⒉已经枯萎或者快要死掉的绿植。 ⒊干洗店和买衣服时送的廉价衣架。 ⒋不再需要的旧数据线。 ⒌已经不用的老电脑、手机和各种旧家电。 ⒍不戴了的眼镜和太阳镜。 ⒎零钱。(集了一罐就去银行换出来吧~) ⒏坏掉的和洗不出来的玩具。 ⒐不戴的围巾。 10.已经很久没用过的老地毯。 11.冰箱里的过期食物。 12.松松垮垮的旧内裤和BRA。 13.过期的优惠券。 1…

    分享 2022年10月7日
    4430
  • 太上老君养生诀

    经名:太上老君养生诀。题华佗授广陵吴普。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太上老君养生诀 华佗授广陵吴普 五禽第一 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乌申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日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戏:四肢距地,前三踯,却三踯,长引肤,乍前乍…

    分享 2022年10月16日
    6520
  • 还丹复命篇

    经名:还丹复命篇。宋薛道光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还丹复命篇序嗟夫!人之有身,其昧也久矣!以名利盗其心,以是非贼其志,日渐一日,寝成鄙吝,不知好道,而自与远。然至道不远,常在目前,故《仙经》云:大道泛兮!其 可左右。虽有道者欲与之开发,孰为之信?仆陋以狂言,不足以取信於人,以金鼎还返之道,陈於世者,尤非所宜。在有道者,当自知之。初年学道,所亲无非理性 之士,若禅宗之上乘,一悟则直超…

    分享 2022年10月16日
    4810
  • “修仙”用英语怎么说?

    train and cultivate oneself to attain immortality

    分享 2022年1月14日
    7710
  • 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

    12月23日(丙申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张宁岗,陕西省宗教局副局长李晓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陕西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宪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胡诚林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杰道长以及…

    分享 2016年12月24日
    6680
  • 道教为什么不用檀香?

    “檀香“无论是在寺院,还是道观旁的香烛店都能随意买到。可是宗教信仰中,除了佛教喜爱檀香之外;道教对于檀香是忌用的,或者可以说是禁用的,对于用香,道教还喜受沉香、降真。 为什么道教忌用檀香呢? 其实在早期的道教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说不可以用檀香,而是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的将檀香排除在外,或是在礼斗时禁用檀香。 在唐朝所编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曾记载以檀香沐浴、燃灯、合香(烧香)、做朝简等等,…

    分享 2020年12月22日
    8890
  • 《道藏集成》介绍

    《道藏》乃道教经典之总集,是历代道教经典文化之集大成者,收录的内容有号称黄帝撰著的许多哲理、兵、医书籍,道家诸子的名著和各种注本,道教教义、科仪、符箓、仙传、山志,甚至儒书、医书、阴阳、卜筮等大量文献,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其中现存版本最早、收录经典最多、收录版本最有权威性的,便是明《正统道藏》。《正统道藏》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

    分享 2022年1月3日
    4430
  • [E0010]三洞拾遗

    《三洞拾遗》(全20册)是《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五部之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联合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2005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三洞拾遗》主要收集了明清以来新出的道教经典、文集、劝善书、科戒书等共二百余种,七百余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铅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图书出版社:黄山书社,2005主编 :王卡、汪桂平 编号:E0010格式:PDG…

    分享 2016年2月13日
    7460
  • 《黄帝内经》对道家思想的诠释与践行

    道家学派是以《老子》之“道”“德”为核心范畴形成的学术派别,起始于春秋时期,并在汉代、魏晋等时期持续发展。一般认为,儒家思想构筑了中国人整体的思想、道德、伦理体系,而道家思想,则决定了中国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特质,二者共同形成了中国人基本的心理构架,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形成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同样汲取道家思想之精粹认知生命、建构医学体系,并对其核心范畴进行充分的发展与丰富,亦在具体生命层…

    分享 2024年3月9日
    2130
  • 夜读丨余生,不要活在别人眼里

    做好自己,无愧于心。 一位作家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为了他人的认同,伪装自己的内心;为了众人的期望,改变自己的理想。 其实,生活是给自己过的,而不是让他人看的。 我们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也不用因他人而改变生活。 在乎你的人,会遵从你内心的选择;漠视你的人,会反对你任何的决定。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好。 我们这一生,终要摆脱他人的期望与…

    分享 2021年12月28日
    4600
联系我们

最新联系方式

邮箱:info@daomen.net

微信:colddao

电话:13909185601

QQ:975239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