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识:道士戴的帽子叫什么?你知道都有哪几种吗?

“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作为道教的神职人员,道士以修行为主,并以追求长生久视为修道的目标。几千年以来,由于玄之又玄的道教思想理论,再加上修道者们大多都选择避世修行,这就造成了普通人对道士这一群体所知甚少。即便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道士们依然是身着青衣道袍,简单朴素,他们在度己度人的同时也在传播着传统中华文化。

道士所穿道袍多以黑色、白色和蓝色为主。这也体现了道教的见素抱朴、清心寡欲的思想。同时黑与白也是阴与阳的象征符号,一阴一阳之谓道,黑白两色的道家太极符号也是对阴阳之道的一种形象概括。道士所穿的道鞋也是简单朴素,有圆口鞋、双脸鞋、十方鞋和云履等;所穿的袜均为高筒白布袜。平时道士的帽子有很多种,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这里的“巾”就是道士们日常所戴的帽子。 虽说“道有九巾”,但是一般里面的内容不固定,最流行的说法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九梁巾等。

九巾之混元巾

混元巾是道教全真派的道士所戴的帽子,它的造型是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并且中间开孔,这样便可以露出发髻。由于全真派遵守“道士蓄发”的戒律,从古至今全真的道士都需要留长发的,所以也是保留了类似古代男子“冠礼”的冠巾。只有经过冠巾仪式才能成为全真派的道士,才有资格戴混元巾。“混元”一词,代表着道教的宇宙生成观。《云笈七签》有云:“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又曰:“五气未形,三才未分,二仪未立,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元块如卵,五气混一”因此混元巾也被认为是九巾之首。

九巾之庄子巾

庄子巾又叫冲和巾、南华巾,传说是南华真人庄子所制。庄子是道教的四大真人之一,在庄子的《南华经·大宗师》一篇之中是这样描述真人的:“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庄子的清静无为及逍遥处世的思想对道教的发展与教义产生重要的影响。庄子巾下面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征品行端正。

九巾之纯阳巾

纯阳巾,据《三才图会》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巾上有盘云纹样。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其中“纯阳”二字乃是来自全真派五祖吕洞宾祖师,吕洞宾,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据传说吕祖在被钟离权祖师度化成仙之前,就是经常穿戴此帽,因此道教将此巾命名为纯阳巾。

九巾之浩然巾

浩然巾是一种用黑色布缎制成的暖帽,形如风帽。相传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风雪,故此命名。因此浩然巾一般是寒冷的北方道士穿戴。清代小说《镜花缘》就有对浩然巾的情节描写:在大唐武周时期,唐敖携女随林之洋、多九公出海遨游,途径两面国。这里的人“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有权钱之人与之聊天“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令人不觉可爱可亲”,揭起浩然巾则“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股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浩然巾会把人的部分脸部给遮挡住。

九巾之逍遥巾

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全真派的出家弟子穿戴此巾,行动之间,飘带摇拽,显得极为洒脱,非常逍遥自在,故此命名为逍遥巾。

九巾之荷叶巾

荷叶巾的外形与庄子巾类似,也是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镶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叶,故名荷叶巾。

九巾之太阳巾

太阳巾类似现在的太阳帽,一般是道士在云游时佩戴,尤其是炎炎夏日,戴上太阳巾可以起到遮阳降暑的作用。一般是蓝色面料,里子是白色的,因全真道士挽发后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间隆起的部分为三角形,整体就像庄子巾加了一圈大沿儿。受到韩剧的影响,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太阳巾都以为是韩国人的帽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九巾之一字巾

一字巾又名太极巾,其形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条带子,一字巾位于额头处有木扣或玉扣,两端各缀一片帽正,两片帽正相叠扣在一起,就能戴在头上。这也是所有道巾中最为简单的一种, 两端各缀一片帽正,两片帽正相叠扣在一起,就能戴在头上。在南宋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夷坚志》里,就有一字巾的描述:“绍兴中,韩郡王既解枢柄,逍遥家居,常顶一字巾,跨骏骡,周游湖山之间,才以私童史四五人自随。”

九巾之九梁巾

九梁巾,又称九阳巾,在帽子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数字“九”则是古代数字中阳数的极数,《易经》的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中代表着极阳之相,也是代表帝王的卦象,“九”乃是纯阳之数,一般是道教的正一派道士戴此帽子。

除了以上的九巾之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道教的斋醮科仪中,道士会戴一些不同的道冠,有类似毗卢帽的五老冠、黄冠、五岳冠、星冠和莲花冠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清风观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949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12日 下午6:16
下一篇 2019年11月14日 上午11:30

相关推荐

  • 道教传播:在教化与取悦之间

    文/三晚居士 对于道教而言,现在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如果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么前人从未如今日般这样轻易地阅览各种道教资料,查阅各类道教信息、各地法讯等等。对道教的研究,也在许多大学的宗教学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 但如果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那么却又能看到各种打着道教旗号的养生讯息,各色每天花大把时间在自媒体平台游弋——唯独没时间修炼的各路“大师”来荼毒我们的眼球。…

    2019年12月24日
    08600
  • [E0031]紫阳真人《悟真篇集成》

    《悟真篇》,古代汉族气功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认为修炼金丹是修仙的唯一途径,书中有“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等语。作者在《序》中将道教方术分为两类,称行气、导引、辟谷、房中术等为“易遇而难成”,认为“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

    2019年5月29日
    06180
  • [E0055]大洞法箓

    这本《大洞法箓》相传是刘安胜托名“更生永命天尊”为《文昌大洞仙经》所作的。《大洞法》与《大洞箓》经常合而为一,统称《大洞法箓》。共39章,每章均有符咒。此文内还附一本《张天师明断吉凶符法》。全经分内外编,“内编指明金丹大法,服符观炼”,“外编则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度厄禳灾,驱魔遣役”。共39章。《文昌大洞仙经》《序》中说:自获《文昌大洞仙经》四年后,又“忽梦金像语予曰:‘《大洞仙经》,汝熟记矣;《…

    2015年3月24日
    06960
  • 我国很赚钱的山:7天收入5个亿,还是道教的诞生地

    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平时很少有时间能放松休息,只能等到十一小长假或者过年的时候才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在休息的时候出去散散心旅旅游,缓解平时的紧张气氛,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登山是很多小伙伴都喜欢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十一的时候去一些比较著名的山上散散心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个比较出名的山吧! 今天,小编讲的是举世闻名的武当…

    2020年4月30日
    06660
  • 中华九大仙草排行榜

    中华九大仙草排行分别是第一名:铁皮石斛;第二名:天山雪莲;第三名:三两重人参;第四名:百年首乌;第五名:花甲之茯苓;第六名:深山灵芝;第七名:海底珍珠;第八名:冬虫夏草;第九名:苁蓉。这九大仙草都是滋补的良药。

    2019年11月29日
    04350
  • 丹壶经

    【存目】 一卷。晋以前。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

    2009年1月23日
    08050
  • 庄周气诀解

    经名:庄周气诀解。不着撰人。一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庄周气诀解 庄子曰:指穷於为薪火传也。穷,尽也。为薪,犹前薪也。将以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夫养生乃生之所以生也,不知其尽也。夫时不再来,命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乃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薪传而火续。由夫纳养得理,其极世岂知其生而尽哉! 《阴符疏》曰:太公贼命以一销,天…

    2022年10月13日
    06560
  • 对讲界百元神机—宝锋UV-5R

    户外运动、酒店、工地等场景,对讲机/电台比手机更加方便和可靠(没信号再好的手机也就是个闹钟)。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称为“火腿”(Ham),如果要远距离通信,需要短波收发设备,或者使用中继。但这需要考取操作证。 对于大部分没有证的“香肠”来说,更多的需求就是短距离(1-5公里)、便携、操作简单。 于是UV频段的对讲机使用人数远远高于短波电台。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无证、无照只能使用409MHz-410…

    2022年5月23日
    01.6K0
  • 总结了医生的退烧攻略,用知识守护宝宝

    总结了医生的退烧攻略,用知识守护宝宝 孩子生病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还好一直关注巍子医生和崔玉涛儿科大夫学了很多知识,今天把退烧的经验分享大家。 发烧要立马就医吗? 发烧有72小时定律。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基本都会在72小时,也就是三天退烧。不建议刚发烧就去医院,因为刚发烧各方面的症状都没有显现出来,大夫很难做出准确诊断,贸然去医院还容易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什么情况下需就医? 有基础病的孩子,高…

    2024年12月26日
    0100
  • [E0056]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此《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共七卷,作者不详。大概写于明代,收入《万历续道藏》。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名。共收神像一百二十余幅,每幅像后录其姓名字号、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对研究道教神系及民间诸神有一定参考价值。此西岳天竺国藏板大致为清代刊本。卷一首述儒、释、道三教源流,次收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祗、东华帝君、西灵王母、梓潼帝君、三元大帝等,有像十六幅。卷二收四岳、四渎、…

    2013年9月11日
    060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