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知识: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教养生的主体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命在我不在天”。在道教中,不管是道教的教义还是打坐修炼、炼丹服食、行气导引,无不在体现这种精神。道教经典书籍不管是《养性延命录》还是《真气还元铭》、《悟真篇》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养性延命录》在陈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基本命题时还有所发挥:“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而《悟真篇》则从金丹修炼的角度来阐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与《养性延命录》代表了道教在生命问题上的基本看法。
道教的教义是重德贵生的,是积极进取的,相信人的生死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生命的主动权就操纵在自己手中,也就是人道自己。这种生命自主思想,集中表现为坚信生命演化过程是可逆的,人可以凭借主观努力,逆转生命演化之路,复归到生命的根源上,实现生命形态的转化而逃离生死之度数。
这种逃离死亡是不可能的,但是延长生命确实可以的,道士收徒很多喜欢招道童,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小孩,自身的先天阳气很足,修炼起来更快。最怕是男的七八五十六,女的七七四十九。这些先天阳气已尽,男的开始衰老,女的更年期,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也可以修道养生,但是要花费的功力比那些先天阳气未尽的人更多。所以修炼要乘早!
转回话题,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观念来源于春秋时的“方仙道”,通过神奇的想象来抒发生命自我控制与身心自由的理想。道家的大师级人物庄子对此也津津乐道。《庄子》书中描绘了许多具有生命自由境界的理想典型,他们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容貌像婴儿那样年轻,据说吸风饮露,不食五谷,生活逍遥自在,能够乘云气,御飞龙,游于四海之外,能够与“造物者”共游,与“处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行动已经可以不受条件限制。
道家塑造一系列“合道”脱离“生死”的神仙,《庄子在宥》记载,黄帝的老师广成子因“抱神以静”,修身一千二百岁,形体却没有衰老的迹象。《列仙传》等书称,曾有彭祖,因修习“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方法,活了近八百岁,形体依然健康。像这样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延年益寿的故事传说在上古的文献中有不少的资料,它们无疑给道门中人很大的启示,从而形成“长寿”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而获得的观念。
另外,道教的生命自主并不是理论化,而是通过具体的养生修炼相合的。道门中人自古就有仰以观天象,俯以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如华佗的《五禽戏》就是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作为道教的一种养生之术。如《抱朴子内篇》记载猕猴寿八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不仅飞禽走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通现象:“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 道教甚至认为这种变化可以越过种属类别。
谭峭《化书》就说:“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不论其中所描述的生命形态之改易是否事实,我们从字里行间都能够品味出道门中人对于生存环境诸多事物的观察是认真细致的,他们从观察中感受到变化的普遍性,从而与自身生命形态相类比,激发了变化自身生命形态的愿望与热情。在对客体的观察与认识过程中,道门中人也认识了自己,坚定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以激励自身的养生活动。
内容来自百家号夜薇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清风观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896

(0)
上一篇 2019年5月28日 下午12:29
下一篇 2019年5月28日 下午12:33

相关推荐

  • [E0004]敦煌道藏

    1900年,王圆箓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一个洞窟中,发现5万多件从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刺绣等。这个洞窟即是著名的“藏经洞”。在洞窟中发现的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以佛经为主,还有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账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以及道经和道书500余件,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

    2015年8月13日
    07120
  • 万法归宗

    所谓万法归宗,这里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科教、法派、教戒、炼养方法等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真思志道。凡为学道务道之士,无任是属哪个道派或擅长哪种教化,如言教、身教、科教等,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义都应是一致的。从道派来说,道教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但两派的信仰体系和经教体系却都是一致的,皆以太上真常之道为最高信仰、宗奉三清道尊,并以三洞四辅真经宝典为经教之本。正一以真一不二,伐诛邪伪为内涵,全真倡积真…

    2020年7月9日
    09670
  • 冬奥会临近,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题:冬奥会临近,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林德韧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决定将原计划面向境内符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观众售票的方式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冬奥会临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及涉奥人员即将抵京。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挑战,冬奥闭环管理运转情况如何?冬奥疫情防控闭环内外有哪些注意事项?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

    2022年1月22日
    07770
  • [E0012]炁体源流

    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道长十七岁于陕西华州半截山碧云庵出家,随师父陕西山阳大天竺山刘明苍道长修行悟道。刘明苍道长得师太王圆吉道长真传。一九五五年,道长出山参访,任陕西八仙宫知客;六十至七十年代,入陕西终南山清修十载;一九八零年,任陕西楼观台监院;一九八七年,修建宝鸡烽火台万圣宫;一九九零年,任湖南慈利县道教协会会长;一九九八年,再入终南山清修。二零零八到二零一二年,在陕西终南…

    2016年4月13日
    09060
  • 人死之后,还有机会“复活”吗?

    古今中外,“永生”是人类追求的究极理想之一。古时的西方人相信,亡灵会在隆冬开始的第一天(也就是万圣节这天)回到人世,寻找合适的身体“重生”;而古代中国的达官贵人则一边修仙练道,渴求长生不老,一边想方设法在死后保护自己的尸身,让肉体永存不灭,好让复活的灵魂有归处。 古人坚信,保存好尸体是复活的基本保障。但,尸体岂是你想存,想存就能存? 保存尸体有多“南”?今天的法医学对尸体情况有明确的分类。通常会根…

    2019年11月8日
    04520
  • [E0062]伤科补要

    此《伤科补要》共四卷,作者钱秀昌,以伤科闻名,并辑其精义,综合平素治疗经验,撰成此书。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秘方。此为清嘉庆23年(1828)刊本。 钱氏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脉证合参,明辨虚实。于手法要求严谨,谓:“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手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若元气素壮,败…

    2013年5月21日
    08000
  • [E0017]道藏气功要集

    作者:洪丕谟编页数:1240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日期:1991据明代正统、万历《道藏》原书顺序编排、影印:本书从明代《道藏》中收辑我国明以前的有关气功的书籍二百十种。 编号:E0017格式:PDF大小:169.89MB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16年9月13日
    09060
  • 敲爻歌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也饮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断淫欲。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勿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沈。犯淫坏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到此乡,非常客,…

    2022年10月11日
    06270
  • 道教十三经

    道教十三经是:《道德真经》(《老子》)《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洞灵真经》(《亢仓子》)《太平经》《太平经圣君秘旨》《抱朴子内篇》《文始真经》(关尹子)《常清静经》《度人经》《心印经》《玉皇经》这些经书反映了道教的基本教义和各种修炼之术,以及历史上各主要教派的思想和信仰及其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2022年10月7日
    05830
  • 天隐子

    经名:《天隐子》。原题司马承祯述,约成书于南北朝末至唐朝前期。共分八章,全书分为神仙第一、易简第二、渐门第三、斋戒第四、安处第五、存想第六、坐忘第七、神解第八。讲述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气受之於天地,和之於阴阳;阴阳神虚谓之心,心主昼夜谓之魂魄;人通过刻苦修炼可获仙道。底部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天隐子序 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夫气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阴阳…

    2022年10月16日
    053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