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性”追求心与身的和谐

在道教思想史上,“养性”和“养生”意义相近,都曾被大量使用。在当代,“养性”一词已经不常为人们单独提起,只是在“修身养性”“怡情养性”等成语中表达心性的修养;“养生”则成为新兴的生活价值观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实上,“养性”的观念蕴涵着道教的生命理想和社会理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养性”的观念产生于先秦,盛行于秦汉。《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得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汉时人认为,神仙之道与“性命”有着莫大的关联,“养性”是追求神仙之道的途径。西晋张华《博物志》载:“魏武帝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四方之术士,如左元放、华佗之徒无不毕至。”可见当时统治者对“养性”的痴迷。《博物志》中记载了很多方士,通晓行气、导引、辟谷、黄白等方术,具有鲜明的神仙道教色彩。一些“养性”典籍也相继问世,如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曾撰《养性之书》十六篇,《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的《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等。

道家对人之“性”的理解,是道教“养性”思想的重要基石。庄子说:“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庄子的定义,为“生”和“性”做出了区别:“性”是“生”的本体与质料,“生”是“性”的功用和运动。在汉儒眼中,“养生”往往偏重于养他人之生,“养性”则是自我生命的护养和提升。如东汉思想家王符说:“养生顺志,所以为孝也。”(《潜夫论·务本》)这里的“养生”是指赡养、维生的意思。对于“养性”,他则称“养性神仙之术”。(《潜夫论·志氏姓》)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庄子·天地》)庄子认为,形体与精神互相保持,遵循着各自的法则自然地运行,叫做“性”。由此可见,“性”是形与神自然有序的统一,“养性”既包含了“养形”,又包含了“养神”。在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养性”的观念逐渐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思想层面,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养天性。在古代思想家看来,人之“性”首先表现为“天”所赋予的“天性”。《太平经》说:“元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也。”人之“性”得于天地,是“元气自然”的产物。在元气中天、人本就是一体的,人与天地互相交通感应着。《太平经》又说:“脉乃与天地万物相应,随气而起,周者反始。故得其数者,因以养性。”(《太平经合校·灸刺诀》)知晓人的身体机能与天地万物相应,就可把握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并作用于身体,作为“养性”的指导。

(二)养情性。关于“情”和“性”的关系,《性自命出》认为“情生于性”。《唐虞之道》则说:“顺乎脂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情”不只是单纯的心理活动,还是脂肤血气表现出的生命机能。顺应脂肤血气的自然流露,才能养护性命的平正状态,避免夭折和损伤。稷下道家也注意到情、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管子·内业》中提到,运用诗、乐、礼等外在教化,以及敬、静等内在修养,对喜怒忧患的情绪进行节制和引导,能使人返回到平正的天性中,身体回归到安定的状态。《周易参同契》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认为在人的身体中,“情”在外为城郭,“性”在内为垠堮,构建起了护卫魂魄的层层屏障。正是由于“情性”的复杂性,“养性”必须兼养情志和脏腑,精神和身体并举,才能实现周全地养护。

(三)养善性。人性善恶,是战国时思想家们热衷讨论的问题。以孟子为代表人物的“人性本善”论,最终被人们广为接受。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养天赋的善心和善性,是事奉上天的方式。孟子的“养性”显然有着“养善性”的意味。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一篇中也写到,“习以成性”是“养性之大经”。他主张人们通过学习、实践和温习,形成习惯和习性,达到“性自为善”的状态,自然能够远离疾病和灾祸。孙思邈指出,“养性”仅靠服食药饵之类的方术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做到德行周备。德行周备,即便不服食药饵也能延年;如果德行欠缺,纵使服用了金丹玉液也不能益寿。

人与天地万物相往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是养性的重要环节。《吕氏春秋》说:“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人的天性是长寿的,但当天性被外物所扰乱,寿命就会受到影响。外物是用来供养人的天性的,人们不应当反过来用自己的天性去供养外物。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在追求外物供养时,不自觉地用自己去供养外物。很多人过度追逐物质财富,宁可损耗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无疑是“以性养物”的典型,尤其需要反思。

人的欲望因物而起,如何正确对待欲望也是“养性”的重要问题。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人对于滋味、声色、安逸的喜好和追求,是人性自然的表现。但是放任对物欲的追逐,则会走向“养性”的反面。文子说:“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人的天性是喜欢平和的,放纵嗜欲则会使人失去平和。庄子说:“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对待欲望,人们往往因走极端而陷入两难:过于放纵,“性命”将会陷于困顿;过于抑制,则身体感官将会陷于困顿。因此,《吕氏春秋》说:“治欲者不于欲于性。”修治欲望的人不应从欲望入手,而应从产生欲望的根本——人的本性入手,以人性为度量对待自己的欲望,就能避免走向极端。

《太平经》说:“能养其性,即能养其民。”个人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个人的“养性”能够令自己感通天性、调节情性、回复善性,也能劝勉他人返朴归真、积极向善,使其长寿延年,实现社会和谐。这与儒家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2149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9日 下午7:05
下一篇 2024年2月16日 下午6:24

相关推荐

  • 《入药镜》小考

    《入药镜》小考 无始洞 述 《入药镜》,亦称《药镜》,崔公所作,为丹经要籍,宗之者众。然其流变,少有问津。现略作考证,小辨其源流。虽然不关实修,也希望能辅翼学人,以供同好。 一,所见诸本。《道藏》收录及见引之《入药镜》,凡九种。书目如下: 1、《西山群仙会真记》卷四引《入药镜》本,简称会真本。2、《道枢》卷三至游子所见《药镜》本,简称容成本。3、《道枢》卷三十七《入药镜上篇》,简称入药镜上本。4、…

    2022年10月16日
    08430
  • [E0006]道书集成

    《道书集成》(原名《中华道臧》),由海内外知名学者历经十载修编而成的,是当代中国第一部传统道教经籍总汇,也是自明《正统道藏》之后,首次对传统道教文化的系统整理。与国内外现有的《道藏》相比,《道书集成》具有以下特色:(一)所收道书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内容最新。除了现有《道藏》的主要内容外,本书近一 半的篇目是修编者历经数年艰苦调查,发掘整理,并首次公开出版。这部分道书主要有以下 三类:第一,佚散在各…

    2015年10月13日
    09000
  • [E0061]两苏经解

    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苏轼撰;(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颍滨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颍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苏辙撰苏轼(1037~1101),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

    2014年9月14日
    06800
  • WebSDR 站点收集与SDR

    什么是SDR?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概念和体制。其中已在硬件被典型地实现的组件(例如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调制器 / 解调器,检测器等),也可以通过软件手段的个人计算机上或代替实施嵌入式系统。一开始应用在军事领域,在21世纪初,由于众多公司的努力,使得它已从军事领域转向民用领域,成为经济的、应用广泛的、全球通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024年9月25日
    04420
  • How To Practice Taoism – 6 Effective Steps To START NOW!

    Have you come across terms like Tao or Taoism? I remember when I heard about Taois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rst thought that crossed my mind -“Is this some Chinese tradition”. It was much later in l…

    2022年9月23日
    05870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音和注解

    Lǎo君jūn曰yuē:大dà道dào无wú形xínɡ,生shēnɡ育yù天tiān地dì;大dà道dào无wú情qínɡ,运yùn行xínɡ日rì月yuè;大dà道dào无wú名mínɡ,长zhǎnɡ养yǎnɡ万wàn物wù;吾wú不bù知zhī其qí名mínɡ,强qiǎnɡ名mínɡ曰yuē道dào。太:过于,极,高,很,身份最高之意。古代也写作“泰”。“太上”,至高无上,为尊。老君,这里特指…

    2022年10月16日
    05450
  • 道德经奥秘:打开大道之门,《道德经》诞生的故事

    望着紫气东来,边关将领尹喜知道将有能人经过。能人吗,总是有点高深莫测的气质,有时冷冷地面对你的热情,搞不好谈不到两句就拍拍屁股走人,不理你了。所以面对能人智者绝不能怂,要智取。 远远地,尹喜就看到地平线一闪之间冒出一头牛,上面端坐一人,如同早晨的太阳喷涌上升。仔细打量前方,尹喜心中暗笑,绝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可疑的人。想想春秋时代,有几个老人能骑着青牛旅行,还不都是在家中拉着牛耕田种地,那你也得有钱能…

    2019年10月18日
    07620
  • [E0060]道藏提要

    《道藏提要》:中国道教道藏典籍检索和提要工具书,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研究编撬,任继愈主编,钟肇鹏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明《正统道藏》以及《万历续道藏》卷帙浩瀚,网罗繁富,内容博杂,是研究道教的主要资料库。然而其中许多典籍的编撰者不明,成书时代不详,分类也不太合理,使研习者检索颇感不便。《道藏提要》仿照《四库全书提要》的体例,尽量利用前人研究《道藏》的成果。中国学者如刘师培…

    2015年6月29日
    06210
  • 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的危害不止这4个!你能全躲过吗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人们娱乐的东西根本就不怎么缺了,比如电脑这些。虽然这些东西能让人娱乐,但是同时也能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特别是智能手机,其强大的功能和可玩性无不吸引着各个年龄的人沉迷其中。 虽然说手机的通讯功能方便了人们,娱乐功能放松了人们,但如果过度沉迷手机就不怎么好了,很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且,玩手机就算了,如果姿势不对,危害更大。就比如躺着玩手机,很多人都这么做,殊不知这样…

    2019年10月26日
    06750
  • 睡前多做四件事,沾床就睡身体好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一句话道出了睡眠的重要性。一晚好的睡眠不光取决于你睡了多久,把握好睡前的一小时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梳梳头我国古代养生学家一直倡导“发宜常梳”。相传,北宋文豪苏东坡一度脱发严重,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睡前坚持梳头,不久即愈,并留下诗句“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清宫《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日命总管太监李莲英,轮流用象牙梳和木梳为她梳头,这使她年过七…

    2019年11月7日
    042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