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给性格内向的人

性格内向是什么意思?心理学上是指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感受?看到人多的时候,你就故意绕开走,有时候遇到熟人,也不想打招呼,也不想遇到熟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 不想和谁说,一个人默默承受,然后自我安慰,常常鼓励自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聚会的时候,一个人在一旁观察别人,或者玩手机,不想和谁说什么,去参加聚会,也是凑个数而已,没有想到会有什么样子的结果。

当你越来越不想走进群体,也不喜欢说话,内心承受能力也很强,那么你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很多人以为,性格内向的人,没有出息,不懂得人帮人的道理,也不知道借势翻身。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反而更加厉害。

性格内向的人,已经放弃了无用的社交,越来越不合群。

“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都相信这句话,并且认识的人多了,遇到一些麻烦事情,马上和朋友沟通一下,朋友也会帮忙。比方说,要到某单位办事,恰好某单位有一个朋友,就打个电话,朋友就带你去办事,一切都顺利多了。

在任何一个地方,熟人越多,证明自己混得越好。可是性格内向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与别人交往,甚至已经交往的人,也慢慢淡忘了,联系方式都找不到了。不管什么类型的聚会,只要你拒绝几次,别人就不会再喊你参加了,从此你慢慢退出了所有的聚会活动。

不合群,并不是害怕人多,而是不喜欢人多,不想麻烦别人,也不想别人麻烦自己。靠自己,才是最实在的。遇到事情了,首先不是打电话给别人,而是自己想办法,看看如何运作,才能把事情解决。

因为 不合群,在 别人眼里,有些另类,但是自己并不觉得另类,反而看别人才是另类。遇到吃吃喝喝的场景,自己会皱着眉头,然后找一个借口,越快离开越好。

性格内向的人,能够坚持做自己,越活越自由。

当一个人总是去迎合别人,听从别人的建议,就会慢慢放弃自己的想法,哪怕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也 不会坚持下去了。当一个人习惯了听从别人的建议,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和别人商量一下,并且找很多的人商量,结果就容易错失良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鼓励你,也有了打击你,你在左右摇摆之中,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行动。

性格内向的人,有事情,喜欢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去看世界。比方说,上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一些读书方法,可事实上这些方法不一定能适合你,如果你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读书,成绩可能越来越差,虽然你很努力。如果你自己摸索出来一套读书方法,那么你读书的时候,会如鱼得水,真正学到知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坚持做自己的人,才是厉害的人。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一定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地位显赫,而是活成了自己,可以活得自由。一个人活成了别人的影子,被别人指使,其实是活得很迷茫的,命运一直被别人把握。

性格内向的人,忍耐性非常强,不惹事,能扛事。

起起伏伏才是人生,没有人一辈子都一帆风顺。人生在低谷的时候,你去求别人,往往是不会得到帮助的。比方说,你本身就负债累累了,还要向别人借钱,别人都担心你还不起,会找借口推诿,甚至躲着你。

朋友多了,一些举手之劳,别人愿意帮助你,但是在关键时候,朋友往往靠不住。人生最靠得住的人,是自己。有人说:“没有靠山,那么自己活成一座山。”如果你活成了一座山,反而别人会来求你,同时你也有很多互相利用的熟人和朋友。

性格内向的人,遇到麻烦事、伤心事,都会选择忍受,而不是叫苦连天。你从来不向别人诉苦,不是你心中没有痛苦,而是不想说。你不喜欢操空心,往往惹麻烦的时候比较少一些,如果不小心惹麻烦了,那就自己扛住。

性格内向的人,显得很安静,看淡了得失,不计较。

古话说:“心安是福。”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很安静,内心没有大起大落,得到了什么,不会沾沾自喜,失去了什么,也不会去抢回来。用一种平淡的心情去看世界,不管发生了什么,也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个人很安静,多半是内心很强大,能够容下别人,也能够包容自己的过去。痛苦是一笔财富,惊喜是一种经历,都是平常事。

内向的人,生活都 比较简单,交往的人比较少,说话也很少,做事的韧性很足,往往一辈子就做了那么几件事。爱一个人,要么不爱,要么爱一辈子,想法比较单纯。

因为不计较别人,内心就更加自由自在,看谁都很顺眼,但不会说出来。因为不计较得失,就不会暗箭伤人,做人问心无愧。因为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从来不会和别人解释,也懒得去解释。

易卜生说:“世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自忍受一切的人。”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是一种逆来顺受的心态,顺境、逆境,其实都是顺境。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1735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下午2:01
下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下午2:14

相关推荐

  • 中医根本不能治疗癌症!数万中医高喊“请还中医一个公道!”

    中医药作为中华几千年的传承瑰宝,经久屹立不倒,然而走到现在,社会中对中医、中药有不少的争议。他们有的人盲目崇拜“老中医”,有的则认为中医根本不能治病,尤其是在治疗癌症领域,很多人对中医嗤之以鼻。 不得不承认,现在人们想要寻找一名好的中医实在太难,社会上不少打着老中医旗号,鼓吹御用秘方产品的骗子将中华医学这汪水给搅浑了,导致大量不看好中医的负面评论在信息时代炸锅。 中医能否治疗癌症?不偏执,不绝对!…

    2019年10月26日
    04610
  •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经名: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不着撰人。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九。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_并序下同卷 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余慕至道,备寻秘诀,自行气守真向三十余载,所闻所见,殊未惬心。大历中遇罗浮山王…

    2022年10月16日
    04010
  • 梁启超:清代考据学者的十种特色

    梁启超曾经盛赞清代考据学者“科学的研究法”、“科学的研究精神”。他总结清人考据有以下这样十种特色: 1.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臆度者,在所必摈。 2.选择证据,以古为尚。以汉唐证据难宋明,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据汉魏可以难唐,据汉可以难魏晋,据先秦西汉可以难东汉。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 3.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4.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

    2022年1月13日
    04610
  • [E0031]紫阳真人《悟真篇集成》

    《悟真篇》,古代汉族气功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认为修炼金丹是修仙的唯一途径,书中有“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等语。作者在《序》中将道教方术分为两类,称行气、导引、辟谷、房中术等为“易遇而难成”,认为“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

    2019年5月29日
    06190
  • 道教碑文资料库

    道教碑文资料库:https://www.daobei.info

    2021年11月27日
    06600
  • 丹壶经

    【存目】 一卷。晋以前。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

    2009年1月23日
    08060
  • [E0078]饮食书

    此《饮食书》是由明代宋公玉编著的一部食谱药膳著作。全书共六卷,将食物分为:谷尗(27 种)、肉食(19 种)、麟介(35 种)、瓜蔬(42 种)、果食(34 种)等类别,后附诸物(鸟兽鱼果)有毒解治之方。此为明末写刻刊本。 此书国内已无存,此本可能为孤本,其刊刻时间不详,可能在明末清初。 食疗是一种中医及印度医学等的固有医学概念,而现代医学则归类为替代医学。以日常饮食作滋补强身甚至医疗,研究食物对…

    2022年1月6日
    09880
  • 如何防止员工「带薪拉屎」?

    学会带薪拉屎是从毕业生转为职场老油条的必修之路甚至还有小伙伴算了一笔账——带薪拉屎账单如果你每天在公司花10分钟上厕所。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一共会有40个小时的如厕时间。再按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你每年相当于有大约5天带薪休假。如果你便秘的话,恭喜你!赚大发了。 控制员工带薪拉屎这件事听起来很荒谬但确实有公司在做了 既然公司这么狠不如我也对自己狠一把今天就帮公司想想如何防止员工「带薪拉屎」…

    2020年1月20日
    04530
  • 我在同学群,已经两年没说话了

    1 一位读者和我讲了一件很尴尬的事。 前段时间,有人把他拉进了小学同学群,群里的人都很热情,向他介绍自己是谁谁谁。虽然大家说了半天,他也就想起几个人来,但他还是觉得挺激动。小学的同学能聚到一起,实在是太难得了,如果不是现代通讯发达,就算在一个城市都很难再重逢。 不过,在那个同学群待了几天,除了他刚进去时大家活跃了一会儿之外,每天都静悄悄的。他还想着有机会组织大家聚聚,相互之间就有的聊了。 正好,上…

    2019年7月17日
    04270
  • How To Practice Taoism – 6 Effective Steps To START NOW!

    Have you come across terms like Tao or Taoism? I remember when I heard about Taois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rst thought that crossed my mind -“Is this some Chinese tradition”. It was much later in l…

    2022年9月23日
    058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