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元道真经——《炁体源流》

太清元道真經

太清元道真經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黃老之心秘也。元和中,孟謫仙降世,其胎親皆積至誠醇厚,謫仙又至慈敦孝,先感東山陶大通君,先示死生之變,因命執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統樊大君,戊戌歲降之,口授此經。故皆大紀樞要,直指長生久視之道,蓋黃庭云至道不煩矣。

元道上篇
元道者,老君無上之道也。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黃庭道有上中下也。諸道各有三,皆其次也。老君中道與黃庭上道比之,道有此三經,其最上者,元道也。此道至高,虛無玄妙,澹泊無為,動合自然,故學者難窺焉。非上士高機倏然自悟者,不可學也。非懼於死常舉於生者,亦不可學也。說諸中道多慕尚而行之,與此道難合,故久不降焉。若高機上士,特然行之,則自得無量也。通亦無量。又諸道皆有師奉,皆云犯罰不一,唯此道無諸犯罰,故無師奉。若諸小道,須擇山林處,乃可行之,不然者有損也。惟有此道,可以塵世而成之。
鼻引口吐,可以去呼寒熱,及可排積元炁。閉炁可以救饑劣,通百關,治萬病,非養炁復元也,咽炁可以救虛弱,非自然充滿也。行炁可以潤肌膚,非常道也。
此道歸根復本,合於自然,故曰元道。六不妄入,三不妄出者,此道也。穢濁盡出,真炁徜徉,身騰太空,上為真人。自古登真者,皆因此道也。

元道中篇
人者,萬物之中至靈,與天地俱生於虛無之始,元炁結而成形。形既將立,則十天神降在人身中,化為神矣。故能成其人矣。
既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合與天地齊壽。今且天地久長即為人不能長久者,何也?
曰:天地能長久者,蓋為溫靜柔和,不移本性,常守虛寂,湛然不勞,而得自然之道,元真不散,故能久長也。人不能長存者,緣生妄想,移於本性,不執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勞,常求自益,思慮不息,關機萬端,故元炁隨欲而消散,故不得長生也。
六根本來虛靜,為人自生妄想,六賊所牽,終不得歸根。因此六賊:心妄生,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口妄言,舌妄味。終不能歸根,故不可永存也。歸根者,為復元炁之根本也。
復元炁之道,別無他法,但降心湛寂而已矣。人常能虛心湛寂,則自然元炁復也。復元炁之法,當以減息為候。心神湛寂,其息自減。減半息,增半壽也。從減息至無息,則復元歸本矣,故可住世永劫而不壞也。
動而有息,靜而無息。故無息者,自然之道也。修元道之士,常宜以無息為是,有息為非,無息為常,有息為妄,先以減息為事則易而功多,若不以為事則難而功少,但湛然養炁,則三靈歡然,神魂暢焉,則元炁不習而至矣。
黃庭之道,有三十六慎,每一慎為應,至三十六應乃為半功。諸道應慎皆多,惟元道總一慎三應則成功也。
一慎者,慎其休止也。
三應者,三轉意也。一轉一百日。第一應一百日,有事可止,無事可減,至此則塵慮自減。虛澹日增,此為第一應也,小功成矣。第二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至則不食五穀,不嗜五味,無大饑渴,是中功成矣。第三轉意者,三百日元炁兀然自住,元道歸根,饑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齊壽,通世為一周,此是大功成矣。
有事止無事減者,功萌也。此法但有事無事皆可減矣,則元炁漸復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將定也。兀然自止者,元炁已定也。定者,萬物皆壞,惟此定身永不動矣。大君曰從減息至無息,從無息至定。定者,不取不捨,是無為之定,非執定之定也。得此定者,陰陽自調,四時自離,元炁自滿,眾神自栖,惠通玄奧。故陰陽調則百病不生,四時離則寒暑不侵,元炁滿則永無饑渴,眾神栖則兵虎不害,惠通玄奧則萬事不生,皆自然之道成矣。
大君曰:人之思慮不一者,元炁皆銷散,陰魄盛矣。惟此道功成,妄自減也。縱有所發無不善也,所用無不中也,故有善發、有惠發、通發,皆自然而然也,永無喜怒哀懼驚惡之發矣。
大君曰:長生無他。神全、炁全、形全而已。神全虛無,炁全湛寂,形全清靜。元炁充積,形永存矣。神炁皆全,故能舉形而昇仙矣。

住氣兼行氣法
訣曰:調炁減息,其功稍遲,若住炁兼行炁,其功倍也。住炁者,候神安和,久而寧帖,因而住之,至於極者為行通。每候雞鳴前至寅時,可行五七通,漸漸加至十通,或作意漸增之,意炁俱定即定,恬自極。初可以鼻進,數息便住,至極有益無損,甚微妙也。如此行減息之道,功倍速成。
其慎者,吐引大奔。初修之士故未免也,不得不慎,其奔吐宜慎之為妙。
大君曰:住炁可以通百關,除堅滯,治萬病,導元炁。
若百關通則減息,元炁隨意自閉,津路流注,元炁與津液所及之處,先化為髓,永不壞也。
大君曰:減息住炁,以無息為常,定炁為功。若猶減息則功遲,若專住炁則難得至於無息。若通百關,兼行炁減息,則元炁自然充盈,其功速倍而成矣。元炁全身以不舉不動為頭,以不出不入為足是也。泯其萬境,息此六情,普洗煩心,祛滌諸想。

元道下篇
下篇無他法,皆言報功。經曰:但是首篇,不見其文,道成將舉乃可見也。言其報功者,報修元道之功也。經曰:報功之事,皆是仙家靈變,神用之儀飾,駕馭之靈物,宮闕之異觀,飲馔之珍羞,引從之童僕,賞玩之玄樂,以報修行之功矣,萬代記錄,如茅君九錫為上道又百倍。學元道者,無辭勤矣。下篇首目約數十篇,所記者五篇,今以錄之。
凡飲食觸犯,寒暑過差,風濕所及,起居失節,言語散雜,思慮煩多,此皆減損元炁。隨所犯輕重,度所減多少,隨日而補之不可懈怠。所言減者,損也。所減幾日,並是減其實功。修元道之士,深宜慎之。元炁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閉而難通。住炁固不可絕,其所減尤宜精至。凡修,取五更初,起坐梳頭,熟通一百餘過,披頭,隨意導引,摩掣四肢,呵吐濁炁,微微然待元炁調帖,無思慮,心湛寂至微,自然喘息微而其息自減,減至半息增半壽,減至無息元道之功成矣。古之真人,勤而行之,頃刻無捨者,一年功成矣。若是日行二時之功者,五年成矣。修成此道者,乃為太極元上真君。此經從古至今,太上傳十九人,皆各登仙昇居太極,其經不留於世。自大唐元和戊戌歲南統大君因傳孟謫仙,孟謫仙轉傳於世,至虛至妙,遇而秘之,非人莫傳,傳之則殃及玄遠。

讚曰
有元道兮,虛無之祖,冥涬之根,萬經之首。三一之門,說大魁廓,旨細微塵,杳兮得信,寂兮通神,產其有象,斗宿星辰,論其炁也,永骨靈根。唯我元道,不澄自皦,濁之不渾,無無之教。至定歸根,元剛發泄,夫物芸芸,三十五分,得一長存,惟我元道,獨處為尊。無象之象,無始之魂,輪輪日月,包裹乾坤。圓兮張兮,敦兮復淳,性善利物,養乎群民,過貪者損,不足者均。自然非有,本合乎人。

摘自:《炁体源流》,整理:李明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1211

(0)
上一篇 2019年9月23日 下午12:40
下一篇 2019年10月7日 下午5:18

相关推荐

  • 泰山府君祭:中国道教对古日本信仰之影响

    泰山府君祭:中国道教对古日本信仰之影响文/王静相较于日本对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受容与认可,中国道教思想是否曾对日本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虽然日本学者对道教的研究颇多,成果亦颇丰,但其主旨多是通过道教研究来认知中国文化,鲜有以道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的有力论证。部分日本学者否认道教信仰对日本古文化的诸多影响。例如,福井文雅在其编著的《道教事典》中不仅否定道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

    2019年10月11日
    08550
  • QiGong.com

    https://qigong.com/

    2022年9月23日
    06220
  • 论儒学教化与宗教教化的区别

    西方宗教观念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将儒释道三教看作是”教”,这个”教”不是”宗教”之”教”,而是”教化”之”教”,这就体现了儒释道三家均对民众教化作用的重视。儒家在一定程度上与宗教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但儒家不是宗教,只是具有宗教性因素。因此,在教化功能和…

    2019年12月24日
    06450
  • ISO发布首部ESG国际标准

    2024年11月14日,在COP29大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全球第一部ESG国际标准。标准全称是ISO ESG IWA 48《实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框架》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Principles)。ISO ESG IWA 48提供了一个“One-ISO”…

    2024年11月24日
    0790
  • 自然无为

    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其义理可谓简易却又是那么深刻。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所谓自然,《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真人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说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人生在天地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自然,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生化万…

    2020年7月9日
    07920
  • [E0076]南华真经注疏

    唐玄宗时追号庄周为 “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一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此《南华真经注疏》集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和唐代成玄英的疏为一书。全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此内含清光绪时期遵义黎庶昌日本东京使署景宋刊(十卷)本及日本室町时期抄(三十三卷)本。 《庄子》(南华真经)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与人生观。郭象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

    2022年1月6日
    07390
  • [E0049]金丹正理大全

    金丹正理大全群仙珠玉集成还源篇复命篇翠虛篇_金丹正理大全诸真玄奥集紫清指玄篇_金丹正理大全诸真玄奥集仙佛同源_金丹正理大全诸真玄奥集

    2021年12月31日
    07780
  • [E0066]中华仙学养生全书

    《中华仙学养生全书》是胡海牙先生继《仙学必读》、《仙学辑要》二书出版后,奉献给广大仙学爱好者的又一部力作。《中华仙学养生全书》包括影印版《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合集与《陈撄宁仙学养生全书》文字版。此次胡海牙先生将珍藏多年的文稿无私地奉献出来,实乃仙学界的一大幸事,亦使仙学的后来者,有了一个可靠详实的理论依据。 全书中之内容,连新近出版的最权威的道教专著《中华道藏》与《道书集成》书中也未见收藏,…

    2015年5月29日
    07990
  • DAO——Daoist Harmony concept

    DAO​ Daoist Harmony conceptAlso known as Daoism, Daojiao, Tao, Tao-Chiao, Taoism The Way. The Great Ultimate. The Secret of the UniverseLegendary wise man Laozi said: “It is better not to speak of thi…

    2022年9月23日
    04770
  • 道言五种(清)陶素耜集注 中华书局

    《道言五种》是清代陶素耜编撰的一部丹道著述,一名《道言内外五种秘录》,全书包括《周易参同契脉望》、《悟真篇约注》、《金丹大要》、《金丹就正篇?玄肤论》、《承志录》五种。其中,《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系统的外丹理论的著作,被视为“万古丹经之祖”,与《悟真篇》一起被视为最负盛名的丹经;《金丹大要》是元代最重要的内丹丹经;《金丹就正篇》、《玄肤论》是两宋元明道教内丹理论的集大成者陆西星的作品…

    2022年10月16日
    041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