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乐府:汉魏六朝艺术奇葩

“道门乐府”是道教色彩的乐府歌词,源于并流传于民间。汉魏六朝道教的发展时期,道士使用这些艺术形式向人们传播宗教教义,劝导世人皈依道教,因此留下诸多劝仙劝道和表现神仙境界的“道门乐府”作品。按文体和功能的不同,道门乐府又可分为劝仙民歌、仙歌、步虚词等,经道教神仙思想的渗入和渲染,成为汉魏六朝文学艺术一朵璀璨的奇葩。

汉代神仙思潮反映在文学领域里,是汉赋和乐府诗中惯用华丽铺张的诗句描写神仙境界。迨至东汉末年道教形成,神仙信仰更加普遍流行开来,神仙传记和神仙诗歌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劝仙、劝道成为经常性的表现内容,汉乐府中的《上陵》、《董逃行》、《长歌行》、《陇西行》、《艳歌》、《王子乔》,刘安的《八公操》、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民歌《时人为三茅君谣》等皆是此类诗歌。

早期的“道门乐府”即汉代乐府之中的神仙之歌,充满“列仙之趣”的教化意义,其中《长歌行》表现求仙药的主题,《日出入》是汉代的郊庙歌词,但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董逃行》系仙人之歌,《艳歌》、《陇西行》等诗重在描述游仙的经历,或对神仙境界的幻想。“列仙之趣”是汉代“道门乐府”的主要表现倾向,或者劝仙入道,或者慕仙颂仙,向人们展示神仙生活的美好景象。

有些劝仙诗借助于民歌和童谣来宣传神仙思想,如汉初的童谣:“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表现民间对东王公和西王母的信仰。也有一些是为表现求药长生和祈祷世间太平的,如《长歌行》一诗中,主人公在仙人指引下,游历“太华”仙境,并求得仙药,作品通俗质朴,极力赞叹仙药之灵妙,表现了浓厚的求仙色彩。

道教经典《云笈七籖》记载了许多这样的劝仙民歌,如《灵凤歌》、《石鼓歌》等。《灵凤歌》的故事来源于佛教变文,是六朝佛教和道教融合的神话故事。此歌的故事取自《金精山记》,汉代的张芒女名为丽英,有异质,长沙王吴芮欲强娉,乃登山披发于石鼓之下,人皆谓之死,芒妻及芮视之,但见紫云升起,只留下这首石鼓歌,借神仙讽刺人事,反映社会生活的疾苦。

仙歌是演唱仙道故事的诗歌,多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故也可归入“道门乐府”。仙歌用神仙得道的故事教化世人,为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具体化的人物感化教徒,起到“演道抒情”的作用。道教中流传很广的《化胡歌》,即为老子西去化佛成道的故事,汉代已有“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敦煌经卷发现六朝的《化胡经》残抄本,第十卷《玄歌》辑有老子化胡歌三十余首,以艺术化的手法宣传道教的思想。

《乐府诗集》收录不少“降神歌”、“飨神歌”和“迎送神歌”,均属于仙歌,多为晋后作品,道教中的“降真歌”也有降神诗歌的影子,《乐府诗集》中载有“神铉歌”十八首,是典型的道教意味的降神曲。

道藏中记载的许多仙真歌也是仙歌。仙真歌是仙真降临时所唱和的诗歌,传说汉武帝于昆仑山会见西王母,王母有赠答之歌,以铺张的诗句描绘仙境的无与伦比的美好,具有十分神秘的色彩。真人歌多半以半遮半掩的姿态隐在道经之中,而不为世人所熟知。

西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夫人,传《黄庭经》上清派一系,此后上清派传人杨羲、许谧、许迈等人大量制造道书,其中包括不少真人歌,假托诸真人传授魏夫人道经并唱和,其内容都极力描绘神仙境界之富丽堂皇,是宗教味道十分浓厚的仙真诗作。此外,西王母赠魏夫人歌、杨羲真人歌、辛玄子诗、太微玄清左夫人歌、萼绿华赠羊权诗等都具有同样的仙真趣味。

《乐府诗集》引唐吴兢的《乐府解题》曰:“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步虚词也是“道门乐府”诗体的一种。传说曹植曾创作佛教音乐“梵呗”,道士仿照梵呗创作步虚声,填词演唱,是为步虚词。

步虚词实际上起自晋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步虚经》一卷,右太极真人传左仙公。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所讽咏,故曰步虚。”道经中的《空洞步虚章》出自《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可能系灵宝道士所作。 “步虚章”为道教大型舞曲,是道教斋醮法事的诗歌和音乐。《步虚经》中辑有《洞玄步虚吟》十首,大约作于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步虚词更为成熟,北魏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谦之制《云中音诵》道曲中即有《步虚声》和《华夏赞》,传至后世便成为宫观中的斋醮法事音乐,称为“道情法曲”,其韵称为“步虚声”,其所配的诗词称为“步虚词”。南朝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和唐代杜光庭的《太上黄箓斋仪》中也辑录了不少步虚歌词。

步虚词的内容是赞颂神仙和游历仙界的辉煌景况,与游仙诗有不少相通之处,但重在服务宗教仪式,不如游仙诗那么自由。《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五《步虚解考品》认为,步虚词具有摄毒收瘟的神效,在消灾法会等道教法事仪式中,步虚是十分重要的仪式之一,道士通过步虚得以与神仙沟通,传达人的祈祷和愿望。

步虚词沟通人与神的关系,描写神仙的逍遥生活,如传说为东晋葛洪所作的《西王母宴汉武命上元夫人弹云林之璈歌步虚之曲一章》,根据汉武帝会见西王母的传说而加以改编,配合歌舞伴奏,增强了宗教氛围和艺术感染力,轻妙的歌舞和优美的诗词把人们带入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众仙步虚词》是各位神仙在仙界虚游的经历描写,有游乐的性质,反映了人的追求和理想。

步虚词采取了流行的五言诗歌的形式,后来渐有七言和长短句,并形成了固定的曲牌,发展为后世词牌的“西江月”。步虚词相配的步虚声韵优美动人,受到世俗社会的普遍欢迎,随着道教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乐道的文人也常常依韵填词,由此步虚词开始在文人社会流行,北周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在文人步虚词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仿照道教的步虚音韵作有《步虚词十首》。

道门乐府作为汉魏六朝道教艺术的一朵奇葩,在道教历史和文学流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劝仙民歌表现了非常浓郁的道教神仙教化色彩,又不乏乐府民歌本有的质朴情调;仙歌是用于演唱仙道故事的诗歌,多用乐府民歌的形式写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降真之歌营造了人神同乐、欢欣谐和的神仙氛围;道教斋醮仪式中的步虚是最为典型的道门乐府,步虚兼具诗歌与音乐的艺术形式,为唐宋词曲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1114

(0)
上一篇 2020年1月28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0年2月1日 下午6:36

相关推荐

  •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经名: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约出於唐宋间。主要内容为道君言修身延龄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道言:吾隐六合之内,处明堂之中,守炼精魄,自然冲冲,明达四远,万境咸通,开辟之始,道之先宗。吾陈此因,说子之身,子须秘受,勿施於人。天有七机,亦有三光,斗应其机,光应其罡,斗有七孔,来应五脏,安静怡神,名正修养。耳则不可以乱听,眼则不可以视恶,鼻则不可以闻臭,口…

    2022年1月7日
    06460
  • 男人崩溃的瞬间

    男人崩溃的瞬间 地铁上,一男子嘶吼着怒斥电话那头的妻子,大意是:其为了生孩子,五六年间花了十几万了(试管婴儿),不让妻子干一点活,专门居家养身体。结果妻子偷偷跑去给她弟店里免费帮忙干活。 男人崩溃了,为了要个孩子,花了很多钱,仍未如愿,自己已是而立之年。不让妻子上班不就是为了居家养好身体,妻子却… 2021.6.9

    2021年6月9日
    06880
  • [E0029]性命圭旨

    相传这部作品由尹真人所述,由其弟子记录。这件木板印刷作品后来被涤玄阁收购。从内容看可能是明朝作品,可能出自唐新庵之手。其外甥吴之鹤(安徽省歙县人)雇用了著名的新安版刻匠黄伯符。他创作的这些生动的插图被视为安徽木板印刷杰作。 《性命圭旨》4集,著者不详。题为尹真人弟子撰。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宁书《刻《性命圭旨》缘起》,其曰:”里有吴思鸣氏,得《性命圭旨》于新安唐太史家,盖…

    2019年5月29日
    08160
  • [E0052]六经图

    此《六经图》为清郑之侨编辑,是书共十二卷,收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礼记、周礼六经之图。各经卷首有郑之侨“源流”一篇。全书收版图数百幅,以文释图,阐述礼仪规制。此为铅山鹅湖书院述堂藏版,清乾隆8年(1743)镌刻印本。内有大量木刻插图,涉及卦象、日星、疆域、庙堂、服饰、文物、车旗、鸟兽草木等方面。六经图序,凡例易经:易经源流,易经图上,易经图下书经:尚书源流,尚书图上,尚书图下 诗经:诗经源流,诗…

    2015年4月11日
    06540
  • 老子:有道根的人,都有一种气质

    最近对老子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这段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出自《道德经》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老子的论道之语,也是《道德经》里少有的对道的直接言说。我之所以对这段话特别有感触,是因为突然觉得这种描写,很像是在描写一个人。特别是“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句,似…

    2019年12月24日
    05990
  • 道学入门书籍推荐

    一. 零基础系列1. 道学通论,胡孚琛2. 图解道教,张梦逍3.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王卡二. 拓展系列1. 道家文化研究,陈鼓应2.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3. 道藏源流考,陈国符4. 道藏提要,任继愈5. 道藏说略,朱越利6. 道教史,卿希泰

    2022年10月23日
    09320
  • 中华典藏

    中华典藏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

    2022年1月12日
    07840
  • 中华古籍资源库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陆续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天津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云南省图书馆善本古籍、芷兰斋藏稿抄校本等古籍影像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 2020年4月,随着国家图书馆新版“读者门户”正式上线,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自建、征集的古籍资源统一…

    2023年10月3日
    06520
  • 人类“理论上”可活1000岁, 剩下的900多岁到底为什么“消失了”?

    人类自从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在寻找关于永生的秘密,人类对于世间的一切都非常的贪婪,对这个美妙的世界有太多的留恋,如果能够永远活着,没有人愿意死去,但是生死好像是一种命运从降生的那一刻以后一定会面临着死亡,没有人可以逃脱这个法则。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帝王因为留恋他创造的丰功伟绩,所以想要继续延续这一段传奇,他们都做过长生不老梦,秦始皇曾经为了长生不老,让徐福带着500个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2022年10月7日
    06270
  • 梁兴扬道长退出道籍

    声明:今日起,本人自愿停更微博、退出道籍、辞去相关道教教职工作及道教相关社会职务,仅作为一名普通的爱国道教信仰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践行自我、传播正能量。 入教十年有余,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同寻常的生活和感恩之旅,感谢十年来道教界的师友们对我的提携和教育,感恩十年来道教协会及相关部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所有支持我或者曾经支持过我的朋友,感谢所有关注我或者曾经关注过我的粉丝,感恩所有帮助过我或者关照过我…

    2020年10月10日
    01.3K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