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西山派经典才是真正的丹经

为何说西山派经典才是真正的丹经

作者:天地闲人​

一、西山派经典内容

西山派丹经有:《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真会仙记》、《修真太极混元图》、《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另外,《道枢》简写丹经中:《华阳篇》、《肘后三成篇》、《修真指玄篇》等也是西山丹派经。

西山派丹经实际上非常丰富,特点比较鲜明:一是理论也比较统一,观点明确,没有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污染,不像其他丹经已经鱼龙混杂,很难分清真假;二是著书之人有三位,即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全部是肉身成仙、白日升霞之人,不比宋之后的丹经,要么是冒名之作,要么是表面所谓的名道,实则没有成功的人所作;三是与中医理论非常契合,让人不得不感叹“医道同源”的至理;四是强调肉身成圣,不同于后来的自欺欺人的所谓“尸解”。

为什么说西山派才是真正的丹经,从三个原因来说,一是西山派丹经是如假包换的仙人所留,不似明清丹经大者是门人弟子自吹自擂,什么逝后在他处现身等等。二是西山派经典是契合中医的,体现医道同源的思想,而是不是明清丹经什么三教合一的思想,西山派丹经与佛教和儒家没有半点关系,是纯正的道家丹经。三是西山派经典与《黄庭经》、《参同契》和《悟真篇》是丝丝入扣的。

二、西山派是真正的仙人所留

(一)施肩吾是仙人

1、从陆游一家信道缘由可以看出

陆游在《跋修心鉴》(《渭南文集》卷二六)中,曾这样追述高祖陆轸的事迹:(陆轸)晚自号朝隐子。尝退朝,见异人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许,邀与俱归,则古仙人嵩山栖真施先生肩吾也。因受炼丹辟谷之术,尸解而去,然其术秘不传,今惟此书尚存。

上面陆游记载了一件可以说足于震古烁今的事,即:其高祖陆轸遇见施肩吾真人,施真吾真人当时还在腾云驾雾飞行空中,然后与陆轸回家传授其道法。这也就是陆家历代所传《三住铭》的由来。陆游记载的这件事,有多大的可信度呢?陆游《岁晚幽兴》:“短鬓元知不久青,况闻九帙数余龄。全家共保一忍字,累世相传三住铭。时泛孤舟过梅市,却穿双屩上兰亭。拥炉莫恨无僧在,满院松风要细听(原注:先太傅亲受《三住铭》于施肩吾先生。授游曰:“汝其累世相传,毋忽!”因即以传聿、虞诸子)。”陆游《道室试笔》一诗中写道:“吾家学道今四世,世佩施真三住铭。一窗萝月照孤咏,万壑松风吹半醒。”可见,自陆轸到陆游已经有四代因为这件事而笃信道教。并且陆游也是修行很高深的人物,从其诗中:“气泝如潮上,津流若酒醇”。“凛凛春冰履,兢兢拱璧藏。”已然至少达到了现在道家所谓的大小周天的境界。所以,从陆游四代笃信道教、自己又坚持修行到很高深功夫来看,此事可信度非常之高。

2、从施肩吾真人的年龄看施肩吾真人生于公元780年,(又有说逝于公元861年,然而此说是几百年后施家修谱时加上去的,不足为信)。到陆轸、李竦等人遇到施肩吾真人大约1014年左右,此时施肩吾已然活了234岁。

然而,后人认为人是不可能活这么长的,于是提出唐宋两个施肩吾真人假说。但是,仔细思考,此说是不通的。

首先,宋代施肩吾真人实际说已告诉我们,他与唐代施肩吾真人是同一人。我们知道,宋施真人道号华阳真人,唐施真人道号栖真子,但是,从陆游的记载“则古仙人嵩山栖真施先生肩吾也”来看,宋施真人可能曾告诉陆轸他又叫栖真子。宋施在《三住铭序》中写道:“予昔在名场,运思苦难,今不思而自至,此非道之功耶?”,而唐施是元和15年进士,有状元之称,确在“名场”呆过。宋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序谓:“今来后学,徒有道名,委入道者,十无八九。欲论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矣。”唐施肩吾隐豫章西山修道,有诗曰:“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西山静中吟》)。

其次,有人说是宋代施真故意冒充唐代施真,此说也不通。从记载看,宋代施肩吾真人能够“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仙人了,有必要冒充他人吗?我想是没有必要的。再看宋代施肩吾真人留下的丹经,篇篇皆不世之作,水平非常,其中隐含的医学知道也远超出当时的水平,要出名非常容易,也没有必要冒充他人。然后,从文风看,宋代施肩吾与唐代施肩吾还是很相近的,都喜欢引经据典,从其诗作来看,用词都比较考究。

再次,从唐宋两施的丹经理论看,也出奇的一致,都强调气为修行之根本。唐施肩吾真人在《养生辩疑诀》说:“一气无方,与时消息,万物生死,共气盛衰。”“且神由形住,形以神留,神苟外迁,形亦难保。”“且神无方而气常运,形至静而用无穷。是知保气者,其要在乎运;栖神者,其秘在乎用。吾尝闻之于师曰:‘体虚而气周,形静而神会。’此盖为出世之玄机,无名之大用矣。”反复讲神形气三者关系,并且强调气的核心作用。而宋代施肩吾在《三住铭序》中讲:“凡在万形之中,其所保者,莫先乎元气。元气若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此三者既住,则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是知人由气生,气由神住。人之有气,如鱼之有水,失水则死矣。然则,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舍,是修身之大端,保形之根源也。”也是反复讲神形气三者关系,其核心是气。宋施在《西山群真会仙记》中,也反复强调了气的作用,提出养气、保气,阳时养阳所,阴时收阳气的观点。所以,唐宋两施肩吾的丹道理论,是惊人相似的。

有人提出,唐朝施肩吾不可能拜纯阳真人吕洞宾为师。其实,这不过是主观臆测。首先,施肩吾真人始终没有说其师为吕洞宾真人,因此,也有可能是道友的关系,也可能施肩吾真人手上没有丹经,借吕祖丹经传道。古时师徒口口相传更为普遍,而施肩吾真人遇到吕洞宾真人,拿来主义借用吕洞宾真人的丹经传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其次,吕洞宾成仙之前并不出名,真人的真实身份,真实出生年月,皆是后人编书时杜撰的,以此杜撰的吕祖生平来校对施肩吾真人的生平,是非常可笑的。

(二)西山派丹经是施肩吾真人所传

施肩吾真人于宋代至少传了三个人,从时间上看,应当是基本处于同一时间传授的。一是陆轸,也就是陆游的高祖,前面已经说过。二是一个叫作李竦,这个不是唐朝代的户部尚书李竦,而是宋代的人,传下《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西山群真会仙记》等书。三是古杭竹坡金全子,传下《混元指玄图》,其在序中说:“仆游江南,于南京,遇华阳真人施肩吾施圣者,青巾紫履,皂带宽衣,光彩射人,望之俨然可畏。及其交谈,指谕天机,开陈大道,古今不特见有矣!遂授《修真指玄》,显然明白,可谓真仙之秘宝。”为何说至少三人呢?因为宋代曾慥编辑的《道枢》中,有《华阳篇》、《肘后三成篇》等也属于施肩吾和吕洞宾所传的西山派丹经,说明除三人之外应当另有人得到传授。这些传授虽然对象不同,但是理论是高度统一的。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宋朝确实有一个叫作施肩吾真人,并且出来传道。二是不同的人得到的传承是一样的,反过来说明西山派丹经的确可能是施肩吾真人一人所传的。

我们回来看吕洞宾吕祖留下其他诸多作品,基本上是各说各话,很少有统一的,各种理论方法五花八门,这说明这些丹法绝大多数是山寨版,不过是借吕洞的名气传播自己的理论罢了。大概是施肩吾真人的名气一直不够大,信仰他的人不多,所以冒他名气的丹经还没有发现。理论是高度一样的,这就方便我们学习真正的丹法。有的人动则用《金华宗旨》等丹经来判断西山派丹经不是真的,实在是搞反了事实。事实是西山派丹经才是真正的丹经,是判断其他丹经真伪的试金石。不客气地说,凡与西山派丹法不符的丹法,皆是伪经、假经。认清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有的人学道越学越糊涂,因为他所学的本就是糊涂人写的,学者要么越学越胡涂,要么借助佛教、基督教等胡说八道的东西来自圆其说。

三、医道同源,证明西山派丹经是真经

中医是中国祖先研究人身规律所传下的治病方法。由于中医的目的是用来治病的,所以它必须是真实的,是可以经得起验证的。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很多学问是伪理论,说起来条条是道,实践起来无可奉告。中医是治病的,开错了方吃错了药,小则病情加重,重则害人性命。中医能几千年流传下来,屡起沉疴,就足以说明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中医最早经典可追溯到黄帝时代的《黄帝内经》。黄帝本身是个伟人,既治理好了国家,还修仙飞升。黄帝留下了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主要讲应用人身经络规律疹病治病;二是《黄帝外经》,主要讲修仙的方法。《黄帝外经》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黄帝外经》据说是后人杜撰的。据说是清初反清名医傅青主为防清庭禁止自己的医学学说,而假借黄帝外经的名义传播自己的理论。可见,从黄帝开始,就认识到,医道是同源的,理论基础都是精气神、经络,是共同的。

自古以来,名医同时也是名道的也不在少数。如药王孙思邈既是名医也是名道,药书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丹经有《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扁鹊也是名医名道,药书有《难经》,丹诀有胎息诀。

古人认为,寒暑湿热致人生病这是时病,而身死道消是身病,年老体衰是年病,都是可以医治的。时病是阴阳太过,所以要调和阴阳,身病和年病则是元阳不足,所以要炼丹。医与道是同源的。

我们再来看明清丹经,三教归一越来越发扬光大,与中医理论走得越来越远。最后沦为了佛经之流的东东,变成了玩心理学、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谈起来玄之又玄,用起来没有半点效果,根本达不到古人所谓白日飞升的效果。于是乎大搞什么尸解之类来自圆其说。佛教这个东西,又没有师傅传承,不过是一个印度古代的凡人,坐在树下想了七天想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是真的。张三丰真人说过,哪怕你聪明如七世状元,没有师傅传承,你也是不可能自己领悟的。正所谓:“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谓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中国人的七世状元,聪明如颜回和闵损,都想不出来的东西,却相信某个印度人七天能够想出来,难道是外国的月亮果然比中国圆?在我看来,佛教不过是一种哲学,当然是比较高妙的哲学,也有它殊胜的地方,但与我们道家没有关系,也不可能修仙得道。我们道家是研究修仙的,不是研究哲学的。当然道家也有热衷于研究哲学的人,所以陈撄宁前辈与他们划清界限,说我们不是修道的,是修仙的。

古往今来的丹经,能够做到医道同源的不多,而西山派丹经无疑是最为出色的。

比如,西山派丹经讲“气行子母,液行夫妻。”具体来讲,就是子时气在肾,如一年之在冬,肾为水,水中有一点火,元阳是也。子时过后,气到膀胱,肾与膀光相通。卯时气在肝,此时半阴半阳,如一年之在春。过卯之后,阴气被脾吸收,所以为纯阳,此时气在胆,胆与肝相通。午时气在心,如一年之夏,阳极生阴,气极生液。过午则到小肠,小肠与心相通。到酉则到肺,此时半阳半阴,如一年之秋。过酉则到大肠,大肠与肺相通。每年周而复始。这些理论,与中医是一致的,大家相读读清代的火神派中医理论《医理真传》,开篇讲得与这很类似。

比如,元阳举而三火,即相火、君火、民火。所谓炼丹,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三火的巧妙应用。这三火与中医也是相通的。

比如,肾与膀光相通,胆与肝相通,小肠与心相通,大肠与肺相通,脾与胃相通。这与中医的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也是相同的。

再比如,讲人的出生过程,父精母血交感,阴与阴交,因形生形,而生肾,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此元阳生真气,循环如天地升降。这点与中医也是相通的。

再比如,讲人身之五气生克,也是与中医相通的。

其实,《钟吕传道集》等西山派丹经中,不仅仅与中医相通,而且很多东西是讲当时中医所未讲,远远超越了当时中医的水平。毕竟一个是治病,是调和人的身体恢复常态。一个是修仙,是顺阴阳而逆天道。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四、是西山派经典与《黄庭经》、《参同契》和《悟真篇》相通

《黄庭经》、《参同契》、《悟真篇》三书,被一致公认,在修道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其实,与西山派丹经相比,说是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也不为过。西山派丹经是真正的神仙所传,而这三书尽管我们感情上相信是神仙所传,但事实上是证据不足的。《黄庭经》是魏华存真人所传,但是不是真的她传的,就很难说了。《黄庭经》看起来更像是多人的合著。《参同契》魏伯阳真人所著,这点倒是没有疑问,但是他成仙的证据,是他在书中自己说的,没有其他佑证。《悟真篇》是张紫阳真人所传,张真人是否成仙,没有任何证据。当然,我们还是感情上相信他们都成仙了。真正的修道者都清楚,现在其实很多丹法真正的来源,是源于西山派,只是大约学的人各持一根苗,学出来的东西各不相同。道士的生活是很可怜的,没有生活来源,忍饥挨饿,要人供养,又不像佛教一样满嘴跑火车,所以要留一点资本以抬高身价,人家不会告诉你他其实学得的灵宝毕法。从这一点讲,“三教合一”理论的提出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有了“三教合一”的理论支撑,就可以正大光明地与佛徒抢香火了。道家的方法是不能外传的,相反佛家讲究普度众生,把佛教理论包装成道家理论,倒是一个不错的卖点。大概抢得有点狠,于是佛家也有人把道家理论引用进去,把什么玄关解释为金刚心。为什么说其实灵宝毕法是众多丹经的源头,看一点就可知。现在内丹流行的很多道家术语,都是源于灵宝毕法。有的是灵宝毕法第一次提出,有的是在灵宝毕法才被应用到内丹中。比如,三阳聚顶、五气朝元;比如,肘后飞晶,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比如,勒腹炼药,后来被解释为勒阳关调外药;比如,周天,后来被解释为大小周天;比如:玉液还丹、金液还丹;比如:七返九转。等等名词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

首先,讲《黄庭经》。《黄庭经》最重要的是黄庭穴。此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黄庭经的核心。在西山派经典中,黄庭也是一个核心,采药归于此处,炼药归于此处,最后成金丹也在此处。《黄庭经》讲炼五脏及全身,西山派在成丹之后,就要玉液炼形和金液炼形,也是炼五脏与全身,使之变为纯阳。所以说,两者是相通的。

其次,讲《参同契》。《参同契》最好的注解,我认为是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讲得东西,很像是《灵宝毕法》。过去我当时一直不太待见《灵宝毕法》,认为又是按摩,又是咽津,一点也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后来看了《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回看梳理丹经,发现其理论与《灵宝毕法》是一致的,才将信将疑捧起《灵宝毕法》,中间又几次扔了几次,但又实在找不到其他与彭晓理论吻合的,所以再度捡起。后来才发现越读越有味,越读越吃惊。《参同契》讲人身周天火候,《灵宝毕法》也讲人身周天火候。这种火候不是在任督或五脏人为地用意念转一圈,而是讲人身阳气运行的自然规律。《参同契》讲月圆时采药,而《灵宝毕法》讲离卦采药,月圆对于一日中,正是午时离卦,这也是相同的。《参同契》讲五行五脏,与《灵宝毕法》也讲这点。《参同契》讲:“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西山群真会仙记》也讲:“心气一注,无气不从”,讲心动则元气耗散。《三住铭》更是讲:“心澹而虚,则阳和集;意躁而欲,则阴气入。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不悲不乐,恬澹无为者,谓之元和。”与《参同契》的意思是一样的。

再次,讲《悟真篇》。《悟真篇》的核心思想,可用一首诗表示:“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用白话讲,就是阴阳交媾,变成金丹。而《灵宝毕法》最核心的,就是第三章《龙虎交媾》。在龙虎交媾之后,形成黄芽,再炼成金丹,然后长生有望。《悟真篇》还讲取坎填离,以还乾体。虽然《钟吕传道集》和《灵宝毕法》没有明讲,但其意思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取离中真液、液中真气,用坎中真气、气中真水制伏,炼成金丹,以补元阳不足。如果我们把离中真液放大看,这液属水,就是坎卦,坎中有阳气,就是一阳爻。坎中真气因为运化而耗散,真气为阳,为乾,因为耗散而中间亏缺,所以变为离卦。取液中真气,被坎中真阳,以补元阳之损耗,不正是取坎填离的意思。有人说,《悟真篇》有显著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张紫阳真人得到传授时,已是龙钟老人,好像是86岁,前期访道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佛家思想的影响,骨子里已对某些东西已根深蒂固,能够传出《悟真篇》就很难得了,就不要再强求其他了。

从上述三点来讲,西山派才是真正的丹经。而难能可贵的是,西山派施肩吾真人的丹经到目前还很完整,还没有发现有人冒名,因此给我们减少了很多困难。一旦如吕祖名气如日中天,山寨也就开始多了,也就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了。比如,有的人本来与吕祖没有半点关系,非常把吕祖列为五祖之一,非要说自已传承的是吕祖道法,非要把自己洗白,不仅误了自己,同时也误了他人。不过,道不可轻传,或许这种现象是上天故意纵容,然而聪明人自会分辨。愚者智者各取所需,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

五、道家并非道教,修道并非宗教信仰

道教创始于汉代的张天师,然而,修道远在轩辕黄帝时就存在,当时广成子就是已经成仙了几千年的神仙了。道家一般尊春秋时的老子为始祖。而道士原来叫作炼气士,在秦时又叫作方士,汉后叫作道士。因此,道家其实并非宗教,也谈不上什么三教合一,与其他宗教去争宠。

道家是修道的,是有真功夫的,追求的是白日升天和长生不老,因此,成道者都成神仙,就不存在怕失传一说;没有成道者方法肯定有问题,失传也并不可怕。而宗教不同,都是愚民之教,传教的人怕自己死掉以后理念失传,因此,个个争先恐后广为传播,更有甚者你要是不听他的他就拳头相向,美共名曰圣战

其实,从广义上讲,修道并非在道家中有,如印度的瑜伽,以及有人并不信仰什么宗教,但同样冥想、节欲,都可以算作修道,只是其功夫比较粗浅,但已经属于修道的范畴。

总之,修道之人,应以西山派经典为试金石。一本真的丹经,当你的观点与之分歧时,错的总是自己,而对的总是她;当你的有疑问时,总能在她那里找到合理的解释。西山派经典正是这样的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archives/1051

(0)
上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午6:18
下一篇 2022年1月9日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作者:谢怀宇 谢怀昭 丹道学问至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丹道修炼之学的创立,反映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征服自然,维护生命尊严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大德大智、高真大隐贤哲圣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为征服自然;探索生命真谛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这一切奋斗之目的也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与摆弄。 丹道乃实人、实物、实证之事,丹道决非…

    2022年1月18日
    06830
  • 推荐一个国外网站——The Golden Elixir

    The Golden Elixir——Taoism and Taoist Alchemy www.goldenelixir.com

    2019年5月28日
    06340
  • 如何防止员工「带薪拉屎」?

    学会带薪拉屎是从毕业生转为职场老油条的必修之路甚至还有小伙伴算了一笔账——带薪拉屎账单如果你每天在公司花10分钟上厕所。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一共会有40个小时的如厕时间。再按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你每年相当于有大约5天带薪休假。如果你便秘的话,恭喜你!赚大发了。 控制员工带薪拉屎这件事听起来很荒谬但确实有公司在做了 既然公司这么狠不如我也对自己狠一把今天就帮公司想想如何防止员工「带薪拉屎」…

    2020年1月20日
    04520
  • 道门网问题验证答案

    为防止恶意注册和发送垃圾邮件,本站开启了问题验证。问题为:道门网创建于哪一年(答案为4位阿拉伯数字)?答案为:2008

    2019年5月29日
    07040
  • [E0068]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爱莲堂周敬送板存北京杨梅竹斜街东口内路北聚文斋韩家刻字铺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三月爱莲堂重刊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序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清浊相混者为人,其质阴阳合并。惟人秉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阴阳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脏、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备焉。列三才之品,为万物之灵。 世间难得者,人…

    2015年4月14日
    07760
  • 杨氏家藏方

    此《杨氏家藏方》为南宋医家杨倓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全书共二十卷,分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咳嗽、眼目、伤折等四十九类,收方千余首,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证的治疗。每方下详列主治、药物组成与治法。此为南宋淳熙十二年跋刊本。 杨氏在余暇之时,将家藏医方分类编次,并增入其他验方(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的一些成药处方),博收约取,荟萃精要,经数年悉心编撰而成本书。《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

    2022年4月28日
    04720
  • [E0001]正统道藏

    《正统道藏》是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部;《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

    2015年5月10日
    06940
  • [E0017]道藏气功要集

    作者:洪丕谟编页数:1240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日期:1991据明代正统、万历《道藏》原书顺序编排、影印:本书从明代《道藏》中收辑我国明以前的有关气功的书籍二百十种。 编号:E0017格式:PDF大小:169.89MB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2016年9月13日
    09060
  • 道德经奥秘:打开大道之门,《道德经》诞生的故事

    望着紫气东来,边关将领尹喜知道将有能人经过。能人吗,总是有点高深莫测的气质,有时冷冷地面对你的热情,搞不好谈不到两句就拍拍屁股走人,不理你了。所以面对能人智者绝不能怂,要智取。 远远地,尹喜就看到地平线一闪之间冒出一头牛,上面端坐一人,如同早晨的太阳喷涌上升。仔细打量前方,尹喜心中暗笑,绝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可疑的人。想想春秋时代,有几个老人能骑着青牛旅行,还不都是在家中拉着牛耕田种地,那你也得有钱能…

    2019年10月18日
    07620
  • 睡前多做四件事,沾床就睡身体好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一句话道出了睡眠的重要性。一晚好的睡眠不光取决于你睡了多久,把握好睡前的一小时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梳梳头我国古代养生学家一直倡导“发宜常梳”。相传,北宋文豪苏东坡一度脱发严重,后来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睡前坚持梳头,不久即愈,并留下诗句“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清宫《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日命总管太监李莲英,轮流用象牙梳和木梳为她梳头,这使她年过七…

    2019年11月7日
    042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