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元道真经——《炁体源流》

太清元道真經

太清元道真經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黃老之心秘也。元和中,孟謫仙降世,其胎親皆積至誠醇厚,謫仙又至慈敦孝,先感東山陶大通君,先示死生之變,因命執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統樊大君,戊戌歲降之,口授此經。故皆大紀樞要,直指長生久視之道,蓋黃庭云至道不煩矣。

元道上篇
元道者,老君無上之道也。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黃庭道有上中下也。諸道各有三,皆其次也。老君中道與黃庭上道比之,道有此三經,其最上者,元道也。此道至高,虛無玄妙,澹泊無為,動合自然,故學者難窺焉。非上士高機倏然自悟者,不可學也。非懼於死常舉於生者,亦不可學也。說諸中道多慕尚而行之,與此道難合,故久不降焉。若高機上士,特然行之,則自得無量也。通亦無量。又諸道皆有師奉,皆云犯罰不一,唯此道無諸犯罰,故無師奉。若諸小道,須擇山林處,乃可行之,不然者有損也。惟有此道,可以塵世而成之。
鼻引口吐,可以去呼寒熱,及可排積元炁。閉炁可以救饑劣,通百關,治萬病,非養炁復元也,咽炁可以救虛弱,非自然充滿也。行炁可以潤肌膚,非常道也。
此道歸根復本,合於自然,故曰元道。六不妄入,三不妄出者,此道也。穢濁盡出,真炁徜徉,身騰太空,上為真人。自古登真者,皆因此道也。

元道中篇
人者,萬物之中至靈,與天地俱生於虛無之始,元炁結而成形。形既將立,則十天神降在人身中,化為神矣。故能成其人矣。
既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合與天地齊壽。今且天地久長即為人不能長久者,何也?
曰:天地能長久者,蓋為溫靜柔和,不移本性,常守虛寂,湛然不勞,而得自然之道,元真不散,故能久長也。人不能長存者,緣生妄想,移於本性,不執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勞,常求自益,思慮不息,關機萬端,故元炁隨欲而消散,故不得長生也。
六根本來虛靜,為人自生妄想,六賊所牽,終不得歸根。因此六賊:心妄生,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口妄言,舌妄味。終不能歸根,故不可永存也。歸根者,為復元炁之根本也。
復元炁之道,別無他法,但降心湛寂而已矣。人常能虛心湛寂,則自然元炁復也。復元炁之法,當以減息為候。心神湛寂,其息自減。減半息,增半壽也。從減息至無息,則復元歸本矣,故可住世永劫而不壞也。
動而有息,靜而無息。故無息者,自然之道也。修元道之士,常宜以無息為是,有息為非,無息為常,有息為妄,先以減息為事則易而功多,若不以為事則難而功少,但湛然養炁,則三靈歡然,神魂暢焉,則元炁不習而至矣。
黃庭之道,有三十六慎,每一慎為應,至三十六應乃為半功。諸道應慎皆多,惟元道總一慎三應則成功也。
一慎者,慎其休止也。
三應者,三轉意也。一轉一百日。第一應一百日,有事可止,無事可減,至此則塵慮自減。虛澹日增,此為第一應也,小功成矣。第二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至則不食五穀,不嗜五味,無大饑渴,是中功成矣。第三轉意者,三百日元炁兀然自住,元道歸根,饑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齊壽,通世為一周,此是大功成矣。
有事止無事減者,功萌也。此法但有事無事皆可減矣,則元炁漸復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將定也。兀然自止者,元炁已定也。定者,萬物皆壞,惟此定身永不動矣。大君曰從減息至無息,從無息至定。定者,不取不捨,是無為之定,非執定之定也。得此定者,陰陽自調,四時自離,元炁自滿,眾神自栖,惠通玄奧。故陰陽調則百病不生,四時離則寒暑不侵,元炁滿則永無饑渴,眾神栖則兵虎不害,惠通玄奧則萬事不生,皆自然之道成矣。
大君曰:人之思慮不一者,元炁皆銷散,陰魄盛矣。惟此道功成,妄自減也。縱有所發無不善也,所用無不中也,故有善發、有惠發、通發,皆自然而然也,永無喜怒哀懼驚惡之發矣。
大君曰:長生無他。神全、炁全、形全而已。神全虛無,炁全湛寂,形全清靜。元炁充積,形永存矣。神炁皆全,故能舉形而昇仙矣。

住氣兼行氣法
訣曰:調炁減息,其功稍遲,若住炁兼行炁,其功倍也。住炁者,候神安和,久而寧帖,因而住之,至於極者為行通。每候雞鳴前至寅時,可行五七通,漸漸加至十通,或作意漸增之,意炁俱定即定,恬自極。初可以鼻進,數息便住,至極有益無損,甚微妙也。如此行減息之道,功倍速成。
其慎者,吐引大奔。初修之士故未免也,不得不慎,其奔吐宜慎之為妙。
大君曰:住炁可以通百關,除堅滯,治萬病,導元炁。
若百關通則減息,元炁隨意自閉,津路流注,元炁與津液所及之處,先化為髓,永不壞也。
大君曰:減息住炁,以無息為常,定炁為功。若猶減息則功遲,若專住炁則難得至於無息。若通百關,兼行炁減息,則元炁自然充盈,其功速倍而成矣。元炁全身以不舉不動為頭,以不出不入為足是也。泯其萬境,息此六情,普洗煩心,祛滌諸想。

元道下篇
下篇無他法,皆言報功。經曰:但是首篇,不見其文,道成將舉乃可見也。言其報功者,報修元道之功也。經曰:報功之事,皆是仙家靈變,神用之儀飾,駕馭之靈物,宮闕之異觀,飲馔之珍羞,引從之童僕,賞玩之玄樂,以報修行之功矣,萬代記錄,如茅君九錫為上道又百倍。學元道者,無辭勤矣。下篇首目約數十篇,所記者五篇,今以錄之。
凡飲食觸犯,寒暑過差,風濕所及,起居失節,言語散雜,思慮煩多,此皆減損元炁。隨所犯輕重,度所減多少,隨日而補之不可懈怠。所言減者,損也。所減幾日,並是減其實功。修元道之士,深宜慎之。元炁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閉而難通。住炁固不可絕,其所減尤宜精至。凡修,取五更初,起坐梳頭,熟通一百餘過,披頭,隨意導引,摩掣四肢,呵吐濁炁,微微然待元炁調帖,無思慮,心湛寂至微,自然喘息微而其息自減,減至半息增半壽,減至無息元道之功成矣。古之真人,勤而行之,頃刻無捨者,一年功成矣。若是日行二時之功者,五年成矣。修成此道者,乃為太極元上真君。此經從古至今,太上傳十九人,皆各登仙昇居太極,其經不留於世。自大唐元和戊戌歲南統大君因傳孟謫仙,孟謫仙轉傳於世,至虛至妙,遇而秘之,非人莫傳,傳之則殃及玄遠。

讚曰
有元道兮,虛無之祖,冥涬之根,萬經之首。三一之門,說大魁廓,旨細微塵,杳兮得信,寂兮通神,產其有象,斗宿星辰,論其炁也,永骨靈根。唯我元道,不澄自皦,濁之不渾,無無之教。至定歸根,元剛發泄,夫物芸芸,三十五分,得一長存,惟我元道,獨處為尊。無象之象,無始之魂,輪輪日月,包裹乾坤。圓兮張兮,敦兮復淳,性善利物,養乎群民,過貪者損,不足者均。自然非有,本合乎人。

摘自:《炁体源流》,整理:李明

原创文章,作者:琅环阁主白银会员(VI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ingfengguan.com/1211

(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9月23日 12:40
下一篇 2019年10月7日 17:18

相关推荐

  • 金丹正功虽分门派,修持正果皆宗同法

    金丹正功虽分门派,修持正果皆宗同法 ——读各派名家丹经一得 武汉 静虚子​ 一、序言 当今丹道气功名家,在丹道经典外,最推崇的丹功名师及其传世丹经,大约为:南宗白玉蟾所著《紫清指玄集》中之《修仙辨惑论》,“中派”李清庵所著《中和集》、《莹蟾子语录》和《三天易髓》,“中派”陈虚白所著《规中指南》,文始派,隐仙派张三丰所著《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潭集》和《无根树道情》,东派陆潜虚所著《方壶外…

    资源 2022年1月12日
    01.0K0
  • 破迷正道歌

    若非符契天缘事,故把天机诀与君,片言半句无多字,万卷仙经一语通。一诀便知天外事,扫尽旁门不见踪,若言此理神仙道,天地虚无上下空。说破木金无间隔,真铅真汞岂有形,谁知这个天机理,便会日月得高奔。也无坎离并龙虎,也无乌免各西东,非肝非肺非心肾,不于脾胃胆和精,非思非想非为作,不在三田上下中,岂于夹脊至昆仑,不是精津气血液,不是膀胱五脏神。此物在人身中出,四时存夏及秋冬,先天先地谁人识,二物相和重一斤,…

    资源 2022年10月16日
    04490
  •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经名: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约出於唐宋间。主要内容为道君言修身延龄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道言:吾隐六合之内,处明堂之中,守炼精魄,自然冲冲,明达四远,万境咸通,开辟之始,道之先宗。吾陈此因,说子之身,子须秘受,勿施於人。天有七机,亦有三光,斗应其机,光应其罡,斗有七孔,来应五脏,安静怡神,名正修养。耳则不可以乱听,眼则不可以视恶,鼻则不可以闻臭,口…

    资源 2022年1月7日
    06570
  • 古代帝王信奉的多是道教,而为何百姓却信奉佛教?

    在我国民间有着许多宗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佛道两教。道教是我国本土教派,而佛教则是属于外来教派,按理说本土宗教的名气应该最大,对民众的影响力也最高。但事实上佛教对人们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信奉的大多数是佛教,只有少数人信奉道教。不过,这少数人却是一个特殊群体。古代帝王往往信奉的是而道教,而非佛教,但是民间却正好相反,信佛而非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难道其中有什…

    资源 2019年11月12日
    08190
  • [E0025]耕余剩技

    《耕余剩技》最早是明天启元年(1621)刊行。此书是在明王朝军事力量不断削弱,鞑靼族开始从东北入侵,明军不断失利,边防日益不稳的形势下,程宗猷忧国忧民,为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扬军威,发奋编著的。全书共分4部分,即《少林棍法阐宗》3卷、《长枪法选》1卷、《蹶张心法》1卷、《单刀法选》1卷。其中《少林棍法阐宗》刊行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于天启元年又著成《蹶张心法》、《单刀法选》、《长枪法选》3…

    资源 2019年11月26日
    07530
  • 混元阳符经

    经名:混元阳符经。一篇。不着撰人,疑出於六朝。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 洞真部本文类。 混元阳符经 晦迹之功,影响不真。清清之炁,朴朴昏蒙。滚符流影,寂截判魂。含华历运,炁聚或奔。焊焊火盛,无底无轮。骞暮灵晃,辉黑精魂。血灌五体,神符火君。脑灌华液,胎高辅真。边阙不动,神燥命门。瞰呼风雨,茫茫不作,类类守根。三变一定,九变极神。一初载日,二象月分。清灵合委,屐脱励真。潜心在志,遁迹 幽门。 格乎跳…

    资源 2022年10月9日
    05830
  • 第六届中国道教名山联盟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

    齐鲁网青岛9月21日讯昨天,2019年9月20日,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主办,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道教名山联盟工作会议、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体育旅游专委会工作会议在青岛世园假日酒店开幕,本次大会顺应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围绕深化区域资源共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合作互助领域等,旨在进一步扩大道教名山联盟的品牌影响力,共商风景名胜区未来发展大计。 原…

    资源 2019年9月23日
    06060
  • 存神炼气铭

    经名:存神悚气铭。唐·孙思邈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收卷三十三。 存神炼气铭 唐·思邈孙真人述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然成圣。气通神境,神通慧…

    资源 2022年10月16日
    08070
  • 这3个道教的冷知识,今天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看完很受启发!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是以老、黄道家思想作为理论,再加上神仙方术进行演化而成的一种宗教。据说在东汉末年就有大量的道教组织,到后来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体系,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道教的精髓是得道成仙,救济世人,比起佛教来说,道教在我国的根源更加的深远和广阔。 时至今日,信奉道教的人也有很多,有的人入了道教做了信徒,日夜潜心修炼;有的则是把道教作为一种信仰,时常用道家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道教文…

    资源 2019年11月12日
    08690
  • 清规玄妙全真参访集

    清规玄妙全真参访集第一章 清规玄妙全真参访外集右集纂自碧云子,而订正于逍遥客。我山僻在吴兴,金盖道从乐闻,爰为重梓。闵小艮敬跋。规矩须知天府考校仙裔法派。道有宗源,仙有法派。法派不明,其人不真;宗源不清,其教不正。所以全真参访必稽法派宗源。粤维我东华帝君,一派五传之下,至于北宗。王重阳祖师,全真启教,一度七真,各有名号派诗。凡属血脉嫡传,必知派目。一曰:“龙门邱祖”;二曰:“随山刘祖”;三曰:“南…

    资源 2022年10月10日
    0708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